吳鳳1979年出生在南陽地區平縣牛場鎮深山裡的吳家寨。
打她記事從四歲算起,是1983年。
現在回憶,她能清楚記得她家鄉在一片深山槽裡,滿眼皆山,滿山皆樹。一棟棟高高低低木板房,零零星星掩映在一片葳蕤蓊鬱的綠色之間。
風光好,但出門是一條崎嶇的山路。
從寨裡到鎮上趕場的拖拉機走到黃瓜坡那斜坡路段,甭說年輕的,就是老幼也必須下車齊推車。
平時只能吃些酸菜瓜豆,沒有油水,上鎮裡看見油榨粑就嘴饞得很。
那是1984年她們農村的面貌。
那時的她再饞再餓也不敢說。不是因為她呆在農村,是因為沒有人愛。
她沒有親生母親,父親在外地搞建築,家裡矮矮胖胖,嘴巴尖尖的娘娘是她的最怕。
她覺得自己和水桶一般高,就被娘娘趕上山去挖豬草、熬豬食、餵豬、幹家務……
可是,那個少年兒童不貪玩呢?挖著豬草,看著田野裡漫天飛舞或者停在稻穀裡的蜻蜓,吸引著她。
她丟下手裡的活,找來一根長竹竿。竹竿頂部用竹條圈成弧形插進去。
牆角屋後到處都是蜘蛛網,撐著竹竿用竹圈把蜘蛛網裹一下,竹圈裡就纏上了粘性十足的蜘蛛網。
跑到田埂邊,蜻蜓就停在片片綠色的葉子上。輕輕伸出竹竿,竹圈蓋住,蜻蜓就立即被粘住,一抓一個準。
她凌亂的頭髮和破舊的衣服,一身曬得黑漆漆的奔跑著,汗水把身上全打溼了,渾然不知。
她捕捉到的蜻蜓有全紅的,有紅黃相間的、還有一身灰的。
哥哥吳建和姐姐吳敏有上學,聽他們說過有工人、農民、小姐……也有吳敏笑她是個丫頭。
全身紅的蜻蜓她取名小姐,一聲灰的是農民,紅黃相間她認為最美的叫丫頭……把它們一個個貼在山坡的草地上,然後揚手叫到:小姐,飛吧;丫頭,飛吧;農民,飛吧……那是她快樂的年少時光。
捉蜻蜓玩耍,回到家裡,那大竹籃裡挖到的豬草只有一半。
豬草少了,熬豬食要放的玉米和糠就要多。
娘娘皺著眉頭,幾耳光扇在她臉頰:“死姑娘,一天只知道玩,玩,我讓你玩……”
罵著,一腳把她踢翻在地,然後大叫一聲:“滾……”
她早已習慣娘娘動不動就讓她滾。
做事不利索了、走路慢了、幹活沒達到要求了,隨時一腳踢翻她,然後叫她滾出去。
那一次娘娘叫她滾令她印象特別深刻。
家裡養的母雞下蛋在雞窩,她正好看見,撿起雞蛋小心翼翼捧著要拿回屋。
不知是太興奮還是激動,過門檻時不小心被套了一下,摔到門檻邊,雞蛋也不由自主跳了出去。
屋裡的娘娘看見那個雞蛋被打碎在地上,心痛得連跑帶跳,“死姑娘,你個死姑娘,你想死是不是……”
先用腳氣憤地踢她兩腳,還不解恨,又用手揪起她的頭髮,像摔一個破瓜一樣朝門口甩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