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淩道:“我算了下,咱們武僧有八十九人是在籍的,這些人需要早晚唸經,沒那麼多時間跟著咱們練。我的意思是羅天厚、梁莊、胡漢三各帶一個營,每營二百不在籍的武僧。剩下一百來個體質差些的,不願吃苦的,和那些在籍的一起編一個營,由徐年帶著。”
徐年有些不願意,可是他也是在籍的僧人,需要每天唸經,比不得羅天厚等人,也沒辦法。
胡漢三特別高興,他原來以為武藝頭腦都比不過徐年,肯定會把垃圾兵都歸自己。哪曾想白撿個便宜。
楊淩對古代軍制一竅不通,只知道後世的軍師旅團營連排班,武院他說的算,乾脆搞了個三三制,十人一個班,三個班一個排,三個排一個連。
什麼叫一張白紙,可以畫最美的圖畫?楊淩覺得眼前就是。
楊淩說成立幾個營他們理解,營的說法古已有之。營下面的連排班他們就不懂了。只是大章朝軍制他們也一知半解,所以楊淩怎麼安排他們還真無所謂。
尤其是楊淩一說自己提出的軍制是西方先進的東西,這些人更高興,也不問楊淩怎麼知道的。
哪個男人沒有一個縱橫沙場的夢想?這些人都是年輕人,還是練武的年輕人,這種夢想更強烈。
這個時代,晉省是九邊重鎮,懦弱無能的邊軍只知道欺壓百姓,已經讓人失望透頂。而荷蘭、葡萄牙、西班牙,已經用堅船利炮教會了大章朝什麼叫強大。這些年輕人當然對這些強大國家的軍制更感興趣。更何況還有最好玩的封官遊戲呢。
羅天厚、梁莊、胡漢三三個人用了一天時間,又是抓鬮又是爭吵,總算把武僧瓜分完畢,剩下的老弱病殘統統塞給徐年了事。氣得徐年矇頭睡了一天悶覺。
至於安排連長、排長、班長,這些武僧早晚在一起,誰是什麼水平什麼德行都心裡有數,很快也都安排妥當。
第二天早晨,楊淩在武院訓話,身後立著他的四大金剛。
楊淩先居高臨下,虎視大家三十秒,直到把大家看毛了,才忽然嘶吼道:“武僧第一要務是幹什麼?”
楊淩聲音太大,許多人懷疑楊淩有聲波攻擊的可能,慌忙捂耳朵。一個有前科的人想取信於民還是要一個過程的,尤其是胡漢三那幾個聰明人都躲到楊淩身後去了,大家覺得楊淩忽然發飆嚎一氣兒,震懾一下大家太有可能了。
楊淩有些生氣。自己本意是振聾發聵,怎麼還都捂耳朵呢?自己正面形象真那麼差嗎?
楊淩一指跟前的顧小三:“你說,武僧該做什麼?”
顧小三半松半捂著耳朵,瑟瑟縮縮答道:“武生——武生該唱戲。”
元雜劇在章朝得到更大發展,大通寺一年幾次大廟會,都有多個戲班子唱戲,這些武僧最喜歡的就是武生戲。顧小三說的還真沒錯。
徐年在楊淩身後小聲道:“掌院,別跟他們廢話!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喜歡風起三晉請大家收藏:()風起三晉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