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淩心裡咯噔一下:壞了,這大夫是個獸醫啊!
胡大夫皺著眉頭苦思治療方案,突然一拍大腿道:“有了!”
旁邊一起發呆的牤子嚇了一跳,楊淩也嚇了——他跳不起來。
胡大夫得意洋洋道:“這人的骨傷是不打緊的,養一養就好了。關鍵是內傷。”他隨手拍了拍楊淩的肋骨,疼得楊淩直翻白眼。
胡大夫繼續發揮聰明才智:“這些斷了的骨頭可能刺破了內臟,造成內出血。”
楊淩一喜,暗道:“看這大夫說得頭頭是道,自己可能錯怪了他。說不定真有兩把刷子。”
胡大夫大手一揮道:“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來的路上有個尼姑庵沒人,走,先把他弄那去慢慢治。”
“好嘞!”
牤子是個勤快人,力氣還大,彎腰就把楊淩背了起來,這一扯,得,又把楊淩疼昏過去。
楊淩再醒過來,已經躺在尼姑庵裡石磨上了,胡大夫端詳著他,摩挲著下頜,一副名醫的風範:“這小和尚臉色蒼白,內出血嚴重啊。需要把這些血排出來。”
楊淩有些糊塗:“排血?難道不是想辦法止血嗎?雲南白藥你沒有,三七什麼的總該有吧?”不過自己不是老中醫,也真搞不準怎麼治內出血,獸醫也是醫,聽著吧。
“牤子,給牲口治腸梗阻的巴豆還有嗎?”
“有吶。”
胡大夫斷然道:“你去熬巴豆湯給他灌下去,身體裡的淤血就排出來了!”
楊淩眼前一黑,心裡一萬頭草泥馬奔過。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從古至今,有聽過用巴豆湯排淤血的嗎?這特麼古人都愚昧到這個程度了?
明朝李時珍不是編了《本草綱目》嗎?感覺這章朝和明朝沒差大格,就算李時珍沒出世,《湯頭歌》《千金方》什麼的,總有幾款排淤血的藥方留下來吧?喝巴豆湯排淤血是哪個爺爺留下來的方子?這是讓自己不得好死的節奏啊。
牤子年輕勤快,行動力十足。沒用多久就端著一盆熬好的巴豆湯過來了。
現在楊淩已經確定:這胡大夫真的是給牲口治病的大夫。給人喝能用得著一盆?人一次能喝下一盆嗎?
不過事實再次證明楊淩錯了。
一個人喝下一盆湯很難,可灌下一盆湯還是容易的。
牤子灌藥很熟練,掰開楊淩的嘴,捏著楊淩鼻子,“咕嘟咕嘟”很快把一盆湯灌了下去。
楊淩一天水米未進,這熱乎乎湯進了肚真挺舒服。可是沒一會兒,他的肚子就咕嚕咕嚕翻江倒海起來。
胡大夫聽了這聲音,驚道:“不好不好,牤子你快給他找個方便地方,人家這磨盤是磨米的地方,過幾天尼姑躲賊回來可怎麼用?”
牤子來了聰明勁兒,建議道:“大夫,庵後有條溪水,不如把他放在那,邊拉邊沖洗了。”
胡大夫從善如流,嫌惡的揮揮手道:“這個主意好!快快,快些把他弄走。”
牤子隨手夾起楊淩就跑,這一下楊淩又痛徹心扉,可牤子哪管這些。
他一氣兒跑到河邊,三兩下扯下楊淩僧衣,赤條條丟進溪水裡,只留個光頭在外面。
溪水就算是夏季也刺骨的涼。正常人躺進去都受不了,更不要說楊淩這樣的重傷號了。
楊淩心裡先罵一通亂開藥方的胡大夫,再罵一通把他處以水刑的牤子。這真是有其師必有其徒,師徒倆都是害人的好手啊。
他卻不知正是這害人的師徒倆,讓他有了一番天大機緣。
喜歡風起三晉請大家收藏:()風起三晉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