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沒錯了。楊淩是咱大哥,明天就來省親,咱們打個前站。來來,把禮物抬進來。”
立刻有許多人從馬車上卸下許多東西。
彭先道:“老太爺老太太,您看,這是十袋小米,十袋大米,十袋細面,還有十袋雜糧。另外明天辦酒席的菜品咱們也都置備好了。您二老安坐,讓人指點一下酒蓆棚子設在哪裡就是了。”
“酒席?”老蔣夫婦懵了,“就算我女兒回來,也不用置辦酒席啊,沒這個規矩啊。”
彭先道:“老爺子,您這就錯了。楊夫人百忙中回來一趟不容易,不得與民同樂嘛。都鄉里鄉親的,就辦三天流水席,大家都沾沾喜氣。”
不等老蔣夫婦答話,彭通已經走出門去,對裡裡外外圍著看熱鬧的鄉親道:“各位高鄰,蔣老爺子的女兒楊夫人明天回鄉省親,特置辦三天流水席,不收一分禮,就圖個樂呵。還有啊,鴨房子從今以後,咱三好會不收聯保費。誰家有事提楊淩二字,三好會保證都給辦立整了。今天願意來幫忙的都過來,晚上就有墊席。”
得,這是按新婚大辦了,就差沒收禮了。
不要說老蔣夫婦,就是一幫小蔣也都矇頭轉向。
三好會他們得罪不起,還好不需要他們出錢,可是這事透著詭異。
許多人拉著三好會馬仔打聽,一鱗半甲的才聽說蔣蘭生了個好兒子,連縣尊都經常過戶串門。不要說三好會新襄舵主,總舵主都去拜望過。
老蔣夫婦聽了這些打聽來的話更糊塗了:縣尊和楊淩好,那楊淩就是官面人物。怎麼又和三好會總舵主扯一起去了?就連鄉下百姓也知道這根本是尿不到一個壺的兩撥人啊。
再說,楊淩是才多大?十六吧?怎麼可能有那麼大的面子?
楊淩以為鴨房子和楊家莊不過二十里,怎麼也知道些訊息。他就是用後世資訊社會的眼光看世界了,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很難讓閉塞的村子接受到外面訊息。
鴨房子和楊家莊都不在通衢大道旁,又不在縣城同一方向,楊淩以為蔣家知道他們家近況那是想多了。
老蔣一家當天惶惶恐恐夜不能寐,第二天一起早,十里八村的社會賢達就陸陸續續到了蔣家,先恭喜一番老蔣夫婦,再請教自己今天的角色。
這些人都是三好會圈攏來的,鄉下賢達在三好會眼裡那就是呼之即來揮之即去,今天的角色也就是站腳助威壯場面。
不過這些人訊息可就靈通了。有許多人知道楊淩一些片段,什麼大鬧李家莊啊,什麼縣衙風波啊,什麼鄉下大地主啊。甚至有人知道楊淩曾救過縣尊性命,更有人信誓旦旦說縣尊閨女想以身相許什麼的。
縣尊閨女以身相許的話,體制內的官員可沒人敢瞎說,那被追究了是要背處分的。
可這些村裡鄉里的賢達雖然有治理地方的責任,並不是體制內官員,大致就是後世村主任或者婦女隊長角色。說話就毫無顧忌,天馬行空有的沒的說得天花亂墜,反正怎麼熱鬧怎麼說,怎麼讓人喜聞樂見怎麼說。
老蔣夫婦越聽越迷糊,這些端坐炕上的賢達平時是請都請不來,今天坐了一屋子。現在他們只求別是同名同姓弄錯人了才好,不然這笑話出的就大了。
蔣家屋裡屋外忙得熱火朝天,辦大事情一般。老蔣夫妻不停的看天,只希望時間走得快點兒,讓他們知道女兒是不是今天真的回門。
喜歡風起三晉請大家收藏:()風起三晉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