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屋子人鴉雀無聲,可惜的是沒人和楊博文有共鳴。那幾個秀才出身的欣賞不了何宗彥這個等級的書法,其實就算能欣賞書法,也感受不到心境。
他們噤聲只是怕楊博文。
楊淩不怕楊博文,可是他要附庸風雅,裝作能欣賞得懂這幅字,不然人家何宗彥瞎了把字送他?更何況只有不懂裝懂,才能顯得自己忍痛割愛是多麼高大上。所以他也故作莊重在一旁看。
良久,楊博文才開始看落款,端詳許久,望空拱手道:“列祖列宗有靈,合當我楊家興旺啊。今日楊家有幸能收藏當代大賢墨寶,來日可期!”又對楊雙山道:“這幅字你拿去金州府找最好的師傅裝裱,不能片刻離眼,你可記得了?”
楊雙山鄭重點頭道:“伯父放心,我多帶幾人去,保證這幅字時刻不離眼。”
楊博文這才珍而重之的把這幅字收好,遞給楊雙山。他打算把字掛在中堂,以後讓每一個來賓都感嘆一番。
雖然何大人這字不是送給自己的,可也是送給自己孫兒的,那不一樣是楊氏的光彩?
至於說什麼私藏起來的心思,早飛到爪哇國去了。
第二天,楊淩把豬肉和羊肉裝上車,又裝進一些雞鴨鵝和野味兒,這一車就滿滿登登的了。
回頭看蔣蘭和楊九也準備了一輛馬車,裝的是二十袋小米,十袋細面,還有一些布匹衣物。這些東西都是日常使用,比楊淩只能滿足一時口腹之慾的肉類實惠得多。
眾人正說著話,楊博文也到了,他帶來了兩輛轎車。
這種馬拉的轎車做工精細,減震什麼的做得都不錯,車上又有棉簾遮風,算是這個世界的寶馬賓士了。
楊博文招呼道:“老九,你和媳婦孩子坐轎車。你們年紀大了,也得知道保養,二十里路呢。”又回頭對楊淩道:“車裡沒你這個晚輩兒的份兒,你走著吧。”
楊淩倒是不在意,帶著顧小三和譚木兩個壓陣,四輛車迤迤邐邐上路了。
可喜今天晴空萬里,眾人心情也好。
楊博文撩開窗簾,一路和走在車旁的楊淩閒話。
天不到中午,遠遠的就望見了鴨房子。
蔣蘭也格外興奮,幾年沒回孃家了,父母都五十多歲人了,身體還好吧?兄弟姐妹一大堆,又都什麼樣子了?
她把窗簾掛起,離鴨房子好遠,就不停的翹望。
只是快到村口,他們發現不知是哪家娶親,兩套鼓樂班子兩邊分列,吹吹打打。一條大紅條幅在空中搖曳。也弄不清多少掛鞭炮被用長竿挑起等著燃放。
村口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至少有二三百人光景。
楊博文有些驚訝,問楊淩:“誰家娶媳婦還是聘閨女?一個小村子排場這樣大?再說怎麼年根兒匆匆忙忙辦喜事?”
喜歡風起三晉請大家收藏:()風起三晉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