謎樣生物往嘴裡塞著,南瓜、紫菜、芋絲做成的金絲丸子,一邊咕噥道,這也是少數幾個,阿紫不會格外糾正她禮儀做派的時刻。
“大小九個港城,只剩下一個港城在對外傳遞訊息……”
“蘭麝號和匯源號的業務和人手,都急忙撤離回來……”
“然後是東單路,生驃國的餘孽作亂……”
“因此,原定天竺招討行司的兵馬,暫時過不來了……”
“只能透過水師和海兵隊的有限支援……”
“驃國……”
我楞了一下,才想起來,這個故國應該屬於後世緬甸的大部和寮國的部分地區,
歷史上,由數十個部落和城邦構成的所謂中南第一大國,不過這個大國水分頗大,雖然號稱屬國三十六,小邦七十二,所謂的國王,也不過時其中實力最強的盟主,因此更迭內鬥激烈。
更兼北方的南蠻新霸主南詔崛起,侵入伊洛瓦底江上游,幾次焚掠過驃國王城,後來南詔為梁公所滅亡後,其故地幾乎便成了大唐的南平都督府,南詔蒙氏王族幾乎被斬殺殆盡。
僅存王子鳳伽異一脈,被俘獲到長安自此泯然於史志,另一隻以王叔蒙失虎為代表,作為帶路黨歸順了平南大軍之後,得到了唐軍暫時所不及的伊洛瓦底江上游,作為殘餘臣民的棲身之地,自此不敢東望,而是生聚數代全力向南開拓,從驃奪得了不少的版圖和人口。
並與當時的南海都督府相互配合,最終貫通和休整了所謂的紅河航線,自此劍南四川、南平雲南到黔中貴州的人口物產,可以沿河而下,乘船換轉數地,而直達安南都護府治所交州郡今河內的出海口。而不用再千里迢迢的週轉內地的叢山峻嶺。
只是這麼一條新興的黃金水道,自然少不得一番波折和是非,所謂的經濟動脈之旁豈容異類外族。
因此,南朝興起後,只是延續南海都督府時的方略,繼續蠶食和吞併女王國、西單國,金齒國,最終佔據了驃國的大部分領有,包括後世緬甸沿海,以及平原和河流居多的南部到中部,設立東單路十三州,作為安南西道的分屬路,對於緬北山區就興趣乏乏,透過扶持一些蠻人土族的小國,作為藩貢臣屬相互牽制。
所謂習山地而善戰的驃子兵,也成為南海都督府對外開拓時代的重要藩兵來源之一,至今仍舊活躍在西海道的軍事序列中,但是同樣的,當地開化有限而民風彪悍,北邊各種部族的殘餘,一直在試圖反抗國朝的統治。
為了鞏固和消化這些新舊疆域,同樣也牽制了國朝相應的駐屯軍力,需要大量人力和物力來維持和保障,這也是國朝空有數十萬大軍,確實無法全力投入北伐的緣故。
除了延邊五路和畿內的中軍外,就基本都是維持和屯墾、開拓性質的駐屯軍,動員和調遣起來曠日持久,至於非常規性質的部族藩兵和諸侯的土兵,大多數守土有餘而進取不足,長期遠離家鄉作戰的話,戰鬥力和意志都要水準大跌的。
因此很多時候遇到民變或是土族反亂,都是靠水師配屬的海兵隊,作為機動應急力量,再酌情從附近的州郡和軍鎮,調兵過來鎮壓和清洗的。
只是這次安遠州叛亂實在拖得太久了,而在背後牽扯到的東西,也是錯綜複雜,連我這樣在前線經歷過大多數事情的人,也有些看不清了。
但按照謎樣生物的訊息來源,再結合這段時間路邊社和抄坊那裡收集的資訊渠道,透過第五平的參佐小團隊過濾和歸總,可以很明顯的看出來。
我離開的這些日子裡,廣府的朝堂似乎又生了一些事情,因此圍繞在當事人高寵的態勢,生了微妙的變化。
隨後我在聽審會上的所見所聞,多少印證了這種猜測,事情似乎已經塵埃落定了,因為接下來下的時間裡,不過我在軍監廳設立的臨時會場裡,在各位明顯心不在焉的三司要員面前,走個稱述和見證的過場而已,連例行公事的提問和質證,都有些敷衍了事的味道。
唯一認真的,恐怕就是負責記錄的書吏了……這種雷聲大雨點小的處理態度,讓原本準備了一肚子腹案的我,頗有些難以適應和錯位感。
不過我出來的時候,早有一名親兵摸樣的人等候在門口,當場客氣的給我送來了一份請帖。
“旬休沐日,高經制於物華軒會宴親朋,敬請賞臉……”
喜歡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內請大家收藏:()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內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