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有玄德此言,吾放心矣!”陶謙說道。
出了議事廳,四人又回到了當時四人相見時的酒舍。不過這次又多了一個簡雍。
“公幹,汝之言,兩位大人不喜啊!”簡雍躺在酒舍的一個長凳上,有些調侃之意的說道。
簡雍為人,性情簡單直接、不拘小節。每次與幾人一起談論事情時,都是躺著或臥著,彷彿只有這樣才能說話一般。
“四弟,我支援你,我覺得你說的對。這些士族、豪強,仗著自己有錢有勢,根本看不起平民百姓、普通士卒。我關雲長也看不上他們。”關羽對陳勐說道。
“二哥,四弟,士族中也有為民謀利者,只是這陶刺史和溫太守二人太過於看重士族、豪強,方有此言。”張飛說道。
“大哥,你怎麼想?”陳勐看著劉備問道。
“孟子曾說,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何為國?有民才有國。
《尚書》雲:“民惟邦本,本固君寧。”老百姓才是國家的根本,根本穩固了,國家也就安寧了。
四弟,其實大哥是支援你的。只是我等現在都是白身,無權無勢,不能凡事都以自己喜好所為,我們應該認清時事。而此時,我們需要蟄伏。”
歷史中的劉備對百姓還是不錯的。劉備在新野當太守時,就實施了不少仁政,還不騷擾百姓。百姓覺得劉備是仁義的領導人。所以當曹操進攻新野時,新野的老百姓都捨不得劉備,要跟著他一起走。
劉備的仁義,不是一開始就有的,也是一點一點積累起來的。北海救孔融,三讓徐州,新野百姓跟隨,這些事情逐漸讓劉備的仁義之名天下皆知。
所以劉備每次失敗後,都還會有許多人跟隨,還會獲得商賈、士族的支援,和他的仁義之名有很大關係。
“公幹,玄德此言,甚為有理。為今之計,我們還需依附於陶刺史,故我等還是應儘快剿滅廣陽郡內的反賊,多多立下軍功才是。”簡雍說道。
在東漢,士族豪強,是永遠都跨不過去的坎。在東漢末年的割據勢力中,這些勢力的領導者,要麼自身就是士族豪強,要麼就是獲得了士族豪強的支援。那些不喜士族豪強的,最終的結局就是滅亡。
孫策因為打壓士族而身死,曹操因為兗州士族背叛幾乎喪失大本營,荊州士族投靠東吳,不僅要了關羽的性命,還使得劉備徹底失去了統一大漢的希望。
陳勐知道此時必須依靠士族,必須與士族共存,只是每次當陳勐看到士族人士那種高高在上的樣子後,陳勐都恨不得上去踹上兩腳。
“士族、豪強,實乃大漢之弊病也。他日大哥若得這大好江山,大哥千萬莫要忘了今日之言語。”陳勐說道。
“吾大漢這萬里江山,若無百姓,這萬里江山亦不復存在矣!他日劉備若得這萬里江山,必不會忘記今日所言。”劉備斬釘截鐵的說道。
喜歡三國:我成了劉備四弟請大家收藏:()三國:我成了劉備四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