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初帝嘴角露出一抹譏諷。
禮部是什麼德行他會不知道?
這麼多年來一直都是將科舉前三甲的人選把控在大家士族子弟的手中,豈能有所謂真才實學的布衣學子入選?
老主司道:“陛下,此子真的是真才實學,您請過目他的試卷就知道了!”
元初帝盯著老主司看了片刻,目光有些遲疑。
他很尊敬眼前這個人,也很感激他。
這位陛下的功績可以分為兩個階段,一個是登上皇位之後,未名山二先生祝他一統九州。另一個階段則是如何登上的皇位——儒家勢力!
當年若非儒家支援,他絕對登不上皇位,但是他也清楚的知道,儒家的力量太大!
不是皇帝之前他可以藉助儒家的力量,但是登上皇位之後,儒家則成了他的心頭之患。
而眼前這個人,是自己的老師之一,但也是儒家出身!
所以他說的話,元初帝自然是要細細品味。
看其神色,不像是說謊。
元初帝這才拿起了宋林的試卷。
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那句“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好詩句!
元初帝細細看完整篇策論之後,與禮部尚書出現了相同的反應,連道了三個好字!
不過內在原因卻是不盡相同。
孟語堂的三個好,純粹是誇讚整篇策論。
元初帝看得卻是更為深遠。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這句話,雖然不能將所有的科舉意義都道盡,但它佔據了一個兩個制高點——朝暮、天子堂!
朝暮代表的是時間極短,這是科舉的意義。
而天子堂則給了科舉更加符合王朝需求的意義——無論你是誰,你都是天子的臣子!
僅僅這一句話,便隱晦的削弱了儒家的影響,而拔高了天子的權威!
元初帝起提筆,在宋林的試卷上重新把那句“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圈了起來,而後對著老主司說道:
“好了,朕知道這三人了,老師,您先回去吧!”
“是!”
老主司了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