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一說,武則天倒是感到好奇,饒有興趣的問道:“那你倒說說看,郭老教了些什麼?”
“郭太傅今日講的是羋商臣弒君殺兄的故事,相王以為君主若無孝,即有損於道,公主很贊同相王的話。”上官婉兒自懂得不能直言轉述,只是委婉地說道。
“那她不贊同誰的?”精明如武則天,焉能聽不出其中的遮掩。
“太子將羋商臣比作太宗皇帝,認為羋商臣是個明君。”上官婉兒緊緊的觀察著她的神態變化,擔心自己說錯了話。
“唔……旦兒和太平都是孝順的孩子,賢兒已經是個成熟的男人,看法自然和弟妹不同,那麼婉兒,你以為他們誰說的正確呢?”武則天似乎是思索了片刻,即便婉兒說的委婉,點到即止,她也能想象得到幾個孩子的表現。
“婉兒以為站的立場不同,看待事物的眼光也會不同,理解也就會不一樣。”上官婉兒手捏著奏章一停,含蓄的答道,心裡卻在想著太子和相王的理解都是正確的。
“婉兒真是聰明的女孩子。”聽她並沒有直接回答問題,武則天若有似無的笑了笑,“嗯~我的幾個兒子中,賢兒倒是最令我喜愛的一個。”
上官婉兒一愣,不知道她想說些什麼,只好順意的點點頭,這是否表示天后認可太子的言論?也認為羋商臣弒君殺兄雖不守孝悌,但不失一代明君?
“婉兒,你覺得賢兒如何?”武則天押了口茶,將面前的奏章扔給她收拾。
“太子殿下有果敢,有意氣,有大唐太子的氣魄。”上官婉兒回想起李賢的姿態,傲氣又鋒芒畢現,不由自顧笑道:“聽說太子把全部精力都投注在了《後漢書》的註釋中,婉兒不知太子監國如何,但是這份熱情和才華,就足夠令婉兒欽佩哩。”
“哦?這麼說來,婉兒是有讀過咯?”武則天眯了眯雙目,興趣瑩然的問道。
上官婉兒點點頭,坦然說道:“太子註釋的前三卷,婉兒都讀過啦。太子精研聖人經典,領會深意,見解獨到,很有自己的想法,婉兒受益匪淺。”
“婉兒也是個愛才的人。”武則天會心一笑,微一思付,問道:“那麼婉兒跟我說說看,太子會成為明君嗎?”
上官婉兒手底下一滯,愕然抬眸,這話她哪裡敢答,可天后發問又不能不答,心電急轉,開口說道:“太子自留守監國以來雖時日不長,但留心政務,撫愛百姓,非常盡心,對刑法所施也細審詳察。太子好善正直,深得滿朝文武讚美,連聖上……”
“我不是要聽別人怎麼說他。”武則天抬手打斷,“婉兒,我讓你看奏章,不是要你跟他們想法走。”
上官婉兒似乎明白了什麼,遲疑道:“天后是要婉兒說?”
“是的,我想知道你是怎麼看的。”武則天食指敲了敲面前的奏章,“你說的這些不過是奏表裡的溢美之詞,我想聽的是你看過了這些之後有什麼自己的看法?”
上官婉兒抿著嘴想了想,斟酌道:“婉兒以為,太子是一個值得堪以大任的人。大唐帝國還很年輕,它需要一個像太子這樣勇敢正直,積極向上的帝王。”
武則天目色裡一縷精芒一閃即逝,失笑搖頭道:“才見太子第一面,就毫不吝嗇讚美之詞,看來他註釋的這《後漢書》我也該看看了。”
“天后,婉兒沒有說假話。”上官婉兒以為她認為自己是因李賢是太子才這麼奉承的,微感委屈。
“婉兒是不會說謊的女孩子,是我在洛陽呆的時間太長,跟賢兒似乎也生分了不少,唔……”武則天隨手一揮,想起確實跟這個太子兒子許久沒有溝透過了,這孩子似乎自做了太子就潛心註釋《後漢書》,參之朝政鮮少有之,也是最近一年才開始監國。打自己回了長安,他竟又憋在了東宮裡頭,如今想來,似乎這個兒子是有意在躲著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