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季後賽之旅結束後,霍嵩只在美國休息了一週時間,就很快返回國內。
之前商量好的,這個夏天霍嵩為國征戰,將跟男籃國家隊其他球員一起,征戰世錦賽。
由於此前霍嵩並不是男籃中的一員,跟其他隊友都很陌生,接下來必須要一段時間的磨合,才能在世錦賽中打出想要的成績。
不過,時間還是太少了,男籃以往的打法又是以姚明為核心。
突然多出一個比姚明更粗的大腿,反而讓男籃隊內絕大多數人都不會打球了。
而霍嵩要適應fiba的規則,打得也沒在nba時那麼出色。
霍嵩在nba非常擅長單打,是因為nba有三秒區,霍嵩又開發出了底角三分和高位策應能力。
但到了fiba,霍嵩在內線打是能打,但禁區統治力就沒那麼強了。
其實反而沒姚明打得舒服。
再加上,男籃這幫人,防守不行,更不擅長打防守反擊。
這讓霍嵩一部分得分能力也沒辦法發揮出來。
磨合了一個多月,男籃核心打法從姚明為核心,轉為霍嵩為核心,然後又迴歸到姚明為核心的打法。
而男籃的整體實力,實際上並沒有因為霍嵩的到來,增強多少。
誠然,男籃打內線雙塔,姚明打中鋒,霍嵩打大前鋒,亦或是二中鋒。
可球要從外線傳進來,霍嵩倒是可以跟劉煒打高位擋拆。
當擋拆是很吃配合的一項戰術,而且擋拆球員的實力,也對戰術生效有很大的影響。
霍嵩跟劉煒高位擋拆,霍嵩單純是做一個接球的點。
如果找不到中距離出手的機會,就是過度一下,吸引一下防守,然後把球傳到姚明手中。
可姚明最大的問題就是體力不行。
一旦姚明在籃下大量進攻,那麼下半場的體力就更加不夠用。
而換霍嵩在籃下蹲坑,就沒什麼人能把球有效的傳到籃下。
總而言之,男籃無法補強側翼和外線,霍嵩的實力就用不出來,反而顯得跟男籃格格不入。
霍嵩想要在世錦賽打出一個好成績,但短時間內知道男籃的症狀,可沒有切實可行的解決辦法。
只能等到熱身賽到來,以賽代練,慢慢找找感覺。
結果就是感覺打比賽的時候各種不舒服,打完比賽還覺得挺累。
但也沒辦法,來都來了。
世錦賽時間又臨近了。
霍嵩這個時候再否認大家一個多月磨合期內的努力,那就有些不當人了。
霍嵩只能強行忍受這種不擅長,又不舒服的打法。
很多時候作為球隊的組織核心和防守核心,梳理球隊的進攻和防守。
熱身賽期間,確實因為陪練對手一般,戰績還比較出色。
但打到世錦賽,但是小組賽,都打得磕磕碰碰的,差點沒能小組賽突圍。
然而剛殺出小組賽,就遭到了防守極其強悍的希臘隊。
在這場比賽中,希臘隊充分展示了什麼叫做教科書般的全場緊逼。
光是第一節,男籃就暴露出後衛球員在全場緊逼下缺乏將球運過半場的能力。
即便運過半場,也沒辦法直接將球傳到內線手中,只能藉助霍嵩的身體優勢來完成這一點。
但是,姚明發揮不錯,可全隊失誤太恐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