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沈大媽堅持不想做檢查,認為是浪費錢,但檢查結果出來,卻讓大家捏了一把冷汗。
她的心電圖是正常的,可以初步排除家屬擔心的冠心病類疾病。
但是ct結果卻讓人大吃一驚。
經過上消化道造影及上腹部ct,最終黃佳文這邊發現,這位患者的胃居然有接近一半進入了胸腔。
實際上,第一個發現異常的不是專業的放射科醫生,而是幫忙跑腿的管如潮。
因為之前魚刺患者吸引了大量注意力的緣故,大約有五多分鐘,沈大媽的ct影像是沒有人讀的。
而在這段時間裡,管如潮透過對比沈大媽與另外一臺電腦螢幕上呈現的胸腹部ct,發現了疑點。
……
“喲,看不出你小子還挺能的!”
張子凡讚了一句,“我的導論課看來聽得很認真嘛!”
管如潮張了張嘴巴,不知道該不該告訴校長大人,自己只是玩“大家來找茬”的水平比較好……
其實他不知道的是,“大家來找茬”也是病理科、放射科醫師很重要的一項天賦。
能夠在複雜難辨,甚至晃花眼的影象當中,找出那一點點差異之處,這固然可以透過訓練做到,但有時候所謂“直覺”,也是非常重要的。
也正是在這一次意外之中,管如潮對於影像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
沈大媽的病叫做食管裂孔疝,是疝氣的一種。
所謂疝氣,就是一個腔體內的內臟器官因擠壓等原因,從連線孔道進入了其他的腔隙。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腹股溝疝和腦疝了。
腹股溝疝是腹腔內臟透過腹股溝區的裂隙向體表突出而形成。
腦疝是腦組織因為壓力從顱腔裡鑽到別的孔道中而形成。
至於食管裂孔疝,顧名思義,就胃透過食管裂孔區,從上腹腔進入了胸腔。
這種疾病的發病率其實相當高,一點都不比腹股溝疝少見。
只不過因為不如後者外觀明顯,而常常被患者忽視,甚至被醫生誤診。
除了胸痛、胸悶外,食管裂孔疝會直接導致胃食管抗反流屏障的破壞,造成反酸、燒心、咽部異物感、口臭等一系列反流症狀。
任由胃液反覆燒灼食管壁,可以導致食管壁細胞惡變,十分危險。
好在,沈大媽的食管裂孔疝發現及時,只需要腹腔鏡的微創手術就能治療。
由於浩然醫院還沒有專門的疝病外科,張子凡給他安排在了大外科進行手術,主刀醫生是朱軍,估計術後兩天就能出院。
聽到張院長給自己安排外科主任做手術,之前還心疼錢的沈大媽,立刻覺得這五百塊錢的院長特需門診掛號費花得值。
而一直被數落鋪張浪費、小題大做的女兒,此時也揚眉吐氣,趁機對老人進行說教洗腦:
“媽,以後少看那些電視購物,尤其別信那些廣告裡的神醫。”
“身體不舒服,一定要去正規醫院,找正規醫生!”
“你放心,我以後就聽張院長的,再也不信那個雄鳳山了!”
沈大媽連忙表態道。
………………………………
浩然醫院的醫療工作每天都是如此忙碌。
各種各樣的病人,奇奇怪怪的病例,這些都已經成為張子凡生活中的一部分了。
好在年輕醫生們都成長得很快,分擔走了絕大部分壓力。
中層醫生們,變得越來越可靠,起到了學科骨幹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