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就是關於如何在甲狀腺手術中,透過改良術式的方法,為患者保留更多腺體,減少終身服藥用量,提高術後生存質量的一點小小的經驗,若有不足之處,請大家課後聯絡本人,進行討論。”
伴隨著掌聲,張子凡在勤勞的斟茶兵輔助下,終於將自己這篇三千多字的臨床應用型論文講解完畢。
由於是論文,而不是提前做好的課件,因此即便張子凡口才不錯,做了很多發散,但內容還是會顯得更枯燥一些,圖片也不如之前豐富。
不過這影響的只是一些水平一般的學生。
對於有一定手術功底的高年級研究生、各位專家教授來說,這一篇論文的講解,可比之前的病例分析要實用的多了。
倒不是說,之前造釉細胞瘤的病例分析不重要,不透徹,而是因為,就算張子凡說得再透徹、再明白,有些東西學不會,就是學不會。
比如說神經吻合術,原理大家都懂,也算不上高深。
可讓顧國雄來做,他就是做不了。
但這篇《甲狀腺手術中保留腺體的25種新術式》卻並不是這樣。
先無視掉一下子湧現出25種術式,讓甲狀腺手術研究者未來50年都不知道該發展的可怕事實。
單單說術式本身,除了個別幾種技法要求極高有些吃不準外,大部分的術式都是可以融入到日常的手術當中去的。
因此,當張子凡講完這篇論文,顧國雄這位年富力強的頜面外科主任第一個站了起來帶頭鼓掌!
他一改平日裡嚴肅的表情,眉角都飄開來了,那神情彷彿在說,
“學到了,這就去和甲乳外科主任對線!”
直到這時候,大家才發現,張子凡已經不知不覺講了4個小時。
連忙宣佈下課之後,姚士華等人自然要請張子凡吃飯。
也不是什麼高階的地方,就是學校的食堂。
要說畢業後,最懷念母校什麼地方,食堂一定是個熱門選項。
雖然身在局中的時候不覺得什麼,甚至感覺外賣要香的多。
但只有畢業後走上社會,才知道學校的飯菜才是最簡單、最乾淨、最便宜的。
當然,前提是母校不能太渣,否則食堂只能留下關於油炸蟑螂和滷老鼠肉的可怕記憶了。
……
張子凡已經很久很久沒有回到母校去看看了。
最近一次吃學校食堂,還是送柳小南去s大報道,在二樓點了不少特色菜,總共花了不到80元,就大飽了口福。
這次聽到姚教授等人請客,張子凡思念母校的淚水又再次不爭氣地從嘴角流了出來。
不過半個小時之後,張子凡嘴角的淚水就有點過分多了。
這當然不是讒的,而是忘記了,這裡可是川省首府!
每吃一道菜,張子凡都努力撥開上面紅燦燦的辣椒,但事實證明,這一切都是徒勞的。
別說菜了,就是那雙筷子,張子凡都懷疑它們已經被醃入味了。
舌頭已經不爭氣地自閉,這時候,張子凡才想起,之前在川省政府組織的慶功宴上,自己就沒有遇到這樣的問題,被很貼心的安排在了微辣桌。
張子凡也不是完全不能吃辣,至少吃個海底撈什麼的沒問題,因此那頓飯也就甘之如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