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陳王朝,王宮。
當代王朝之主,陳希,正於南齋觀書寫字,旁邊有儒士侍立,隨時準備陪伴皇帝賦詩撰文、寫字作畫,以及按其人意思撰述相應諭旨。
這些儒士大都才品兼優,經過重重拔選而來,陪在帝王身側,有一個專門的職位,喚作南齋行走。
放下手上一本記載莫蘭大漠地理人文的典籍,陳希若有所思,問一旁儒士道:
“定西王遠交近攻,與阿瓦國結盟,共同針對柔蘭國,如今情勢如何?”
那儒士聞言回答道:“陛下,三年前阿瓦國有神靈降世,此後阿瓦國力大漲,一發不可收拾,甚至連柔蘭都不敢攖鋒。
“定西王接到相關訊息後,決定與阿瓦結盟,共同打壓柔蘭。如今柔蘭國與阿瓦國正以若葉河為界,成對峙之勢,莫蘭大漠上其餘的小國和城邦,盡數被二者吞併。
“不過相較而言,柔蘭國算是處於劣勢。畢竟他們背後那位宗師,並非阿瓦國神靈的對手。”
“既是如此,那便可以減少對阿瓦國的支援了,鷸蚌相爭,我大陳漁翁得利才是正理,總不能讓一個下去又冒出了另一個,”陳帝頓了頓,又道,“取神洲輿圖來。”
儒士聞言一驚,連忙從一旁書櫃中取出一方輿圖,寬廣數丈有餘,筆觸精細,將整個天門界山河地貌、勢力分佈盡數刻畫其上。
此物並非大陳王朝之物,而是前朝所留,是一件仙道秘寶,可以映照出天下大勢流轉,觀望四方氣運,其上所顯圖景也會隨著時間變遷而事與世移,自主演化。
非是龍氣加身者,動用不得。
陳希平心靜氣,凝聚心神,直待儒士將輿圖鋪開,這才走上前來,神情凝重地俯瞰天下。
天門界以陸地為主,其上分作五域,除中原沃土外,四方大都以草原地貌為主。
不過西方沙化嚴重,昔年草原如今已然化作星星點點的綠洲,而北方雪山矗立,南部又承接中原山脈餘勢,荒山野嶺,地形複雜,都不適合人口繁衍。
大陳王朝昔年正是起自東方,入關攻滅前朝黃石古國,但也只佔據了中原精華之地,其餘三方各有政權,被喚作三夷。
北部是雪山草原部落聯盟,南方是古蜀之國,西漠原本是柔蘭國佔據優勢地位,但如今阿瓦國異軍突起,早已不復先前風光。
輿圖之上,西方莫蘭大沙漠以莫蘭——若葉兩河為界,南北分立,阿瓦國佔據了優勢地位,一條赤蛟盤踞國土之上,向著下方黃蟒嘶吼連連。
那黃蟒身上除了玄黑、水藍兩道光暈外,還有一縷縷金白之色不斷向外逸散。
此國氣運本來有化作金德蛟龍之勢,卻被阿瓦國打斷,如今只能維持蛇蟒之態。
陳希皺眉,又看向剩餘地界。
北方草原之上,諸多部落爾虞我詐,時有結盟,時有背棄,一條虛浮縹緲的水德黑龍盤踞其上,偶爾看向中原沃土,目露兇光。
至於南方古蜀,有土德黃龍牢牢守護住自身領土,雖然體型不大,但是凝實異常,與北方龍氣形成鮮明對比,但亦有窺伺中原之念。
陳希看畢,沒有過多關注其他,而是將輿圖合上,深深地舒了口氣,面色蒼白,背後龍袍已被汗水濡溼。
這一方神洲輿圖,每每動用,都是以觀看者自身龍氣為引,神入天地之間,觀望天下氣運。
對武道修士而言,壓力不亞於與數名同級武者生死相爭。
但若是沒有龍氣之人來了,在他們眼中這也只是一方尋常地圖,無非是做工精細許多。
陳希命儒士將輿圖收起,隨後坐在寶座上,一邊回憶著先前所見,一邊梳理著自身想法,組織成語言,吩咐儒士摘取關鍵詞句,撰寫諭旨。
“草原聯盟雖是水德,與我大陳火德相剋,但各部落之間為爭奪牧場、牲畜和奴隸,相互拼殺,雖有聯盟之名,但實則部族並立,無有雄主出世,不足為慮。
“南蜀僻遠,有天險相隔,又有皇叔坐鎮,同樣不必操心。
“唯獨西方阿瓦國,行使火德,與我大陳相似,本有金德之象的柔蘭也不是對手,只能退轉回土德以求自保。觀望天下,唯獨其國可成大敵!
“傳朕旨意,著定西王暫停與阿瓦國結盟,轉而支援柔蘭國,我大陳坐山觀虎鬥;另外,調撥三位武侯與道司中人去往西郡,防止兩國進犯中原。”
儒士運筆如飛,頃刻間就草擬好御旨,並請陳希看過,用印後傳出南齋,自有宮中近侍接過,出宮宣旨。
“對了,庸東王近日在做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