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家聽了,也沒什麼不願意的。
梁山現在為止所有的吏員都是自己山寨內部的軍吏。
有參軍背景,對梁山絕對忠誠。
各地的公學剛剛建立,還未對外招收學生。
趙家是知道梁山吏治與大宋不同。
大宋官就是官,吏就是吏。
讀書人研讀四書五經,在科舉考試金榜題名,然後才有機會被派到一地擔任知縣。
而吏員一輩子沒有編制,做到頭就是個臨時工。
宋江在鄆城縣呼風喚雨。
他的能力也很強,連有功名在身的知縣老爺時文彬都自嘆不如,那又有什麼用呢。
一日為吏,終身為吏。
宋江當一個卑微小吏,一輩子都沒有抬頭的機會。
他的上升通道已經堵死了。
而梁山不一樣。
陸陽知道現在大部分的知識都掌握在那些世家大族手中。
因此他們也幾乎壟斷了上層社會的上升通道。
打天下容易,想要治國,就不得不依靠這些士大夫。
哪怕是起源於隋朝的科舉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這種封鎖,一般的底層民眾也很難獲得階級的躍升。
階級固化必然引起階級矛盾,然後就是國家內部的動亂。
陸陽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
治國難道就真得依靠士大夫嗎?
他們掌握的那些知識,到底是用來為百姓造福,還是用來給自己和家族牟利。
經過了和軍師們的詳細商談,眾人一致認為治理國家最需要的不是豐富的文學知識,而是裝著百姓的心。
那些士大夫出生自大家族。
自小就被灌輸家族利益高於一切的思想。
皇帝誰當都一樣,只要家族不倒,一切照舊。
讓他們全心全意為國奉獻,純屬痴人說夢。
陸陽心中升起了一個大膽的想法,他要打破官吏之間的界限。
讓在下層為吏的普通百姓可以進入上層,讓那些一生下來就含著金湯匙的大族子弟下到基層。
讓普通百姓和那些天之驕子站在同一起跑線,誰能證明自己有利於百姓,誰就能往上走的更遠。
官吏系統一切以能力說話,挑選真正對國家有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