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軍民先在齊軍大營附近做了休整,補充了一下體力,隨後就跟著張開往真定府去了。
秦明的大軍還要留在壽陽,盯著金軍,免得對方反悔追擊。
項元鎮則北上去了代州。
代州沒有太原城堅固,也沒有太原那麼多精銳兵馬。
不過好在金軍並沒有把代州放在眼裡,圍攻代州的只有幾個猛安,數千兵馬。
大部分兵力都集中在了太原附近。
這就讓代州的守城壓力小了很多。
再加上有楊家和韓伯龍、解珍、解寶的幫助。
金軍這些天還真拿代州沒什麼特別好的辦法。
代州之外的金軍接到了完顏婁室的命令,指揮官親自派人將項元鎮送到了城牆之下。
相比於太原,項元鎮勸說代州就容易的多了。
代州在石嶺關之外。
本身得到大宋朝廷支援的可能性就是微乎其微。
他們堅持的再久也沒用,不過是慢性死亡,更加痛苦。
知府聽了項元鎮的提議,當時便想答應。
不過守城之事,他只是起輔助作用。
最大的功臣,還是代州楊家和他們家裡的幾個客人。
知府看向楊懷玉:“楊公,您的意思呢?”
楊懷玉知道代州久守不得,又從項元鎮那裡得知了宋朝戰敗,太原撤圍的事情。
眼下代州徹底成了金軍腹地裡的一顆釘子,而且和宋朝失去了一切聯絡。
如果他們再不抓緊這次機會,金軍回過頭來一定會調集重兵攻打代州。
到時候代州一定會陷落,沒有第二種可能。
眼下是他們唯一一次生存下去的機會,絕不能放棄。
而且楊家在齊國不是沒有根基,楊志和楊溫這兩個嫡系子弟在齊軍之中身居高位。
旁支楊劍也是鎮守一方的下軍將領。
到了齊國以後,楊家照樣是如魚得水。
“我也同意。
咱們馬上收拾東西,準備走吧。”
項元鎮見兩人都如此好說話,自然樂的清閒,也省的磨嘴皮子。
在代州被圍的這段時間,韓伯龍已經拜了楊家三老之一的楊懷民為義父。
和楊小姐的婚事還沒有辦。
解珍解寶作為韓伯龍的結拜兄弟,三人之前又都是晁蓋的下屬。
跟梁山的關係還算不錯。
現在要去齊國,他們也沒有任何牴觸。
兩兄弟早就從路過的商人那裡聽說老家登州在齊國治下變成了一個非常繁華的海港貿易城市。
趁此機會,不如回老家去,就算重新做回獵戶,也比整天提心吊膽的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