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趙桓便奪了他的兵權,再降其為昭化軍節度副使。
發配英州。
童貫明顯察覺到了趙桓對他動有殺心。
於是他連忙去找趙佶哭訴,希望趙佶能出面救他一命。
趙佶心軟,於是給趙桓去了一封信。
希望趙桓無論如何處罰童貫都不是問題,只是不要取他性命。
趙桓卻道:“兒臣初為皇帝,不除童貫,不足以正臣心,不足以平民憤。”
最終趙佶還是在童貫和親生兒子之間做出了選擇。
太學生帶頭盡數童貫罪狀,百姓們紛紛上街,到衙門請皇上為民做主。
趙桓秉承民意,派監察御史張澄,帶領御營兵馬一路追去。
童貫剛剛到達陳留,便被張澄堵在了役館之中。
他手下的勝捷軍在他生命的最後關頭卻沒有站出來保護他。
因為勝捷軍依舊是忠於皇帝的軍隊。
張澄看著跪在地上,短短几天就變得滿頭白髮的童貫,心中感慨不已。
這個創下多想歷史之最,權勢滔天的大宦官,竟然要死在自己手下。
他展開聖旨,高聲念道:“罪臣童貫,其罪有十。
其一,棄守太原,置江山社稷於不顧。
其二,屠殺百姓,置萬民性命於不顧。
其三,收受賄賂,置朝堂法度於不顧。
······
其十,結黨營私,置忠君大義於不顧。
此十罪者,罪大惡極。
不斬不足以平民憤,不殺不足以謝天下。
然,念其早年功勳。
許其自盡。
賜毒酒一杯,白綾一匹,匕首一把。
望好自為之。”
童貫頭埋得很低,聽聞張澄宣旨之時,卻渾身顫抖。
“臣謝陛下隆恩。”
喜歡水滸真說請大家收藏:()水滸真說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