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守住河津,將敵人擋在黃河以北。”
眾臣一片山呼海嘯的支援。
趙桓想的很簡單,他以為自己這個皇帝親自到前線督戰,軍士們一定會士氣大振,將北方的侵略者趕回去。
但戰爭沒有他想象的這麼簡單。
趙桓要離開東京,前往滑州。
東京不能沒人。
於是他想到了之前從太原逃回來的童貫。
趙佶已經赦免了童貫的罪,雖未官復原職,卻也恢復了他的兵權。
趙桓可悲的地方就在於,他想要革除弊病,最後發現自己手上能用的人都是弊病本身。
他要上前線督戰,後方有資格,有能力擔當東京留守的,卻只有一個童貫。
趙桓只能下旨,命童貫為東京留守。
可是童貫面對這個重歸權力中心的好機會,卻罕見的放棄了。
他早就見識過了金軍的厲害,所以根本就沒有和金軍對戰的勇氣。
現在他只想著趕緊逃走。
趙桓剛剛登基一天,朝會一散,趙佶就找到了兒子趙桓。
讓他好好守衛東京,當好皇帝。
而趙佶自己馬上就要逃跑了。
當時,東京城南門大開。
護城河上架設了十數座浮橋,供趙佶一行透過。
趙佶畢竟是太上皇。
隨行的護衛兵馬,達官貴胄,還有共同逃難的普通百姓,人數高達數萬。
眾人神色倉皇,腳步混亂,生怕趙佶逃走的時候會把自己丟下。
浮橋上哭爹喊娘,一片悽慘景象。
還有不少人直接被擠下了護城河。
童貫來的晚了一些,就被人給堵在了城裡。
“滾開,還不趕緊把路讓開!”
人們只是回頭看了看,接著就繼續往前擠。
他眼見著前面如山如海的人群,不管怎麼呼喊都沒有用。
人們根本不會聽他的。
童貫越想越氣,他現在只想趕緊逃出東京,誰敢攔他,就是跟他過不去。
“來人,給我放箭!”
他們眼前的都是東京城內的百姓,都是自己的鄉親父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