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地以後就是中原的屏障。
是抵擋金國進攻的第一道防線。
而金國人入侵,其物資往往要在當地靠劫掠獲取。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他們的首要進攻目標,肯定不是燕京薊州這樣的大城,而是小型的縣和鎮店。
那麼這些小型的縣鎮不僅無法自保,到時候還會變成金軍可以隨時取用的物資庫。
這樣的話,不如堅壁清野,只留下那些城高牆厚,防禦設施一流的堅城。
將其他不好防守的小地方全部撤掉,再把人口集中在大型城市,集中兵力進行防守。
如此一來,金軍想要物資,就得硬著頭皮去啃那些守備森嚴的堅城。
而且就算拼盡全力,也很難把城池打下來。
一來二去,金軍發現到燕地來摸不到任何好處,他們就自然會放棄攻打燕地,去別處劫掠。
陸陽看了眼王通判的奏疏,先是對他的戰略表示了肯定。
但是王通判這份計劃也有問題,那就是他已經認定了金軍強而齊軍弱。
齊軍無法在和金軍的野戰之中取勝。
所以只能龜縮防守。
這份材料,就是他能想到的最好的防守策略。
其中也免不了宋朝常年打防守戰的影響。
而陸陽一直秉承著一個宗旨,那就是久守必失。
世上不存在堅不可摧的壁壘,一直防守,早晚會有守不住的一天。
最好的防守就是進攻。
把敵人滅掉,也就沒有了防守的必要。
不過陸陽並沒有完全否定王通判的策略。
他採納了其中集中人口到大型城市的想法。
隨後命令燕山留守府將燕地所有農田都改為草場。
燕地離金國太近,而農地是死的,種子種下去以後不到時候就不能收,要是提早收割,難免大量減產,入不敷出。
在燕地種糧食,很有可能是給金國人送軍需。
就算齊軍能成功阻止金軍劫糧,金軍也只需要派遣小隊潛入邊境,隨後往農田上放幾把火,就能讓百姓一年的努力全部白費。
陸陽打算將燕地變成一個牧區,在燕山以南進行大規模放牧,豢養牛羊騾馬。
並招募大批契丹人、奚人和北地漢人組建騎兵保護草場。
這些人一邊放牧,一邊訓練。
戰時隨時可以徵為部隊。
牛羊也不像莊稼,女真人來時還有機會趕進城裡。
總不會給敵人做了嫁衣。
喜歡水滸真說請大家收藏:()水滸真說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