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對視了一眼,他們知道,喬道清說的應該是淮西軍由山寨改編的事情。
淮西軍原本是綠林聯盟。
王慶作為盟主起兵之後,各路山頭紛紛響應。
各部雖然統一稱為楚軍或者淮西軍。
但其實還是團結在各個山大王麾下的嘍囉眾。
這種行為跟梁山不一樣。
梁山雖然也曾吸收朱武少華山,魯智深二龍山,以及其他一些小山頭的人馬。
但是這些人一但加入梁山,就會被拆編打散,混到各個頭領麾下的部隊中。
一經分散就難以聯絡起事。
這也是為了山寨安定的必要手段。
當時執行的時候阻力不小,好在有朱武和魯智深全力支援。
那些帶著大批兵馬加入梁山的頭領,加入了以後雖然不是光桿司令,但他手下的兵馬卻都是效忠陸陽的梁山軍卒,不會幫他們做對不起梁山的事情。
淮西軍則不一樣。
王慶部下的部隊沒有打散重組的過程,每一個將領手下的部隊都是這個將領的私軍。
在這些軍士看來,自家將軍的命令甚至比楚王的命令更加好使。
如此軍制,軍中難免會成立大大小小的山頭。
而杜壆就是其中最大的一座。
說到底,就是王慶對於自己手下軍隊的控制力不足。
為王者不放心手下的軍隊,那就很有可能走上宋朝的老路,杯酒釋兵權都是輕的。
喬道清道:“杜將軍在淮西綠林時,就是僅次於房山的第二大寨,能對楚王之位構成威脅的,也就唯有杜將軍一人而已。
只是將軍手下兵馬頗多,又是精銳。
楚王不得不依仗於你。”
杜壆猛地打斷了喬道清:“非也,我與楚王是君子之交,我們曾經約好了要共建一個更加美好的天下,他不可能會猜忌於我!”
喬道清聞言,心中暗笑。
杜壆說這種話,便是在對自己進行心理暗示。
嘴上說的和王慶關係如何好,其實心中已經產生了一絲懷疑。
只是他不敢去深想,所以才用這種方法強行讓自己保持初心。
懷疑是一顆種子,種子已經種下,只需要時不時澆些水,就會生根發芽。
“哎,我也希望楚王能與杜將軍親密無間。
方才所言,皆是喬某胡言亂語,兩位且莫往心裡去,許是我小人之心了。
楚王說不定真的是一個敢於放權的明君。”
這番話就像是一個導火索,讓杜壆心中一陣翻騰。
王慶是什麼樣子,他再瞭解不過了。
那就是一個小軍官出身,鼠肚雞腸之人。
從小就為惡叛逆,連他父母都不敢違他的意思。
王慶終生只信奉一句話:“恨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
趁著杜壆戰敗,名正言順的將他這個淮西軍中最大的軍閥除掉,也不是沒有可能的。
喜歡水滸真說請大家收藏:()水滸真說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