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軍的陣型開始混亂。
宋軍臨陣之前,最少要射三輪。
這才第一輪南軍就有些頂不住了。
方臘也沒見過如此厲害的宋軍。
婁敏中道:“宋軍弓弩犀利,若要取勝,須得儘快衝擊宋軍陣型,將形式拉入混戰,才可避免宋軍的弓弩壓制。”
方臘連連稱是,命大軍快速推進。
前方的宋軍弩手並沒有亂動。
卻見劉鎮將弩手分成了三排,最前面的是西軍之中射術最為精湛的弩手。
六十步以內可以十發九中。
他們後方站著兩個輔助上弩的軍士,一個人半蹲,另一個人坐在地上。
兩人也都是弩兵,只是射術不如第一排的軍士精湛而已。
第一排的軍士將弩箭射出以後,把空弩往後放傳遞。
半蹲的軍士接到以後,再把手中裝好箭的弩從另一邊遞到前方。
前方的軍士接住以後,只要聽軍官的齊射命令,便可以隨時放箭。
第二個半蹲的軍士則會將接到手的空弩傳遞給第三個坐在地上的人。
再從坐著的軍士手中接過已經張好的弩,上好弩箭,準備跟最前排的人交替。
這個人一般也是經過專業訓練的弩兵。
有一定準頭,但不如第一排的軍士。
於是就在第二排作為輔助,第一排的軍士倒下以後則作為替補,補到第一排。
而第三排的軍士則專門負責張弩。
幹這種活的一般是剛剛入列的新兵。
力氣夠大,但是準頭不足。
他們會坐在地上,將踏板放在腳底,奮起全身力氣,將弩拉開。
主要作用就是節省前面兩排弩兵的體力。
讓他們可以精確瞄準,並提升射速。
有些人可能會擔心上好箭的弓弩在陣中傳遞,會不會有走火的風險。
其實宋軍用的硬弩,弩機十分的沉重。
沒有經過專業訓練,力氣不夠大的人,硬扣扳機都扣不動。
基本不存在走火的可能。
喜歡水滸真說請大家收藏:()水滸真說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