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敏中得知了南方戰事的情報後才放下心思,只想著在梁山等待陸陽出兵。
然後就回到江南將金芝公主送到山東來。
將聯姻的事情徹底完成。
大軍的糧草輜重還需時間準備,公孫勝已經幫陸陽看好了建制稱王的黃道吉日。
“九月十五,宜出門、開火、封禪、祭禮。正是昭告天下,梁山泊正式建國,角逐天下的最好日子。”
幾位軍師都把手頭的事務交給了手下人暫時處理。
全部匯聚到梁山泊商議以後的體制。
幾人聚集在陸陽的書房。
公孫勝道:“我覺得咱們不必想得太多,大可以暫時先沿用目前的官制。
以後再進行改革。”
聞煥章卻知道大宋官場的弊端。
“不行,大宋朝廷為了不讓臣子的權力過大,設定了太多的冗官冗員。
各個官員互不統屬,而且權力範圍也有重疊。
相互掣肘,行政效率很低。
我們要是照搬,就免不了和大宋一樣的毛病。
寨主之前所安派的曹衙制度,類似於前唐。
責任分明,專人管專事。
我看就很好。
沒有必要學大宋的官制。”
朱武也道:“寨主將知府的權力拆分到了各個屬衙。
只給知府留下行政權。
其他的財權、兵權、法權、農權等等全部交給了專門的吏員去管。
知府雖然比其他屬吏高半級,卻不能直接插手屬衙事務。
這樣既避免了權力過於集中,也能讓地方政府的辦事效率提升,我看就很好。
咱們最主要的還是討論一下中樞機關,也就是王府下屬的機構,應該如何建立吧。”
關於這一點,陸陽其實已經心中有數。
宋朝採用的是三省六部制。
三省六部制是西晉以後長期發展形成,至隋朝正式確立,唐朝進一步完善的一種政治制度。
隋唐至宋的中央最高政府機構。
三省指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六部指尚書省下屬的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每部各轄四司,共為二十四司。
尚書省形成於東漢(時稱尚書檯);中書省和門下省形成於三國時,目的在於分割和限制尚書省的權力。
在發展過程中,組織形式和權力各有演變,至隋,才整齊劃一為三省六部,主要掌管中央政令和政策的制定、稽核與貫徹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