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白序仰躺回床上。
老爺子留下的那本書裡有提過一個孩子的描寫。
那孩子是國師巡遊時在河岸邊撿到的乞兒,後由當時的王爺撫養也就是楚涼易,林白序曾疑惑過,為何國師撿到的孩子要由王爺撫養?
書中有很多地方隱去了不少描寫,就比如,戰亂前後果是同王爺共處一室,本以為是商量國事,現在嘛……
咳咳,或許真的在商量國事吧。
林白序不禁紅了耳垂,抬起胳膊遮住眼睛。
……
楚涼易神色凝重的看著碎裂的七座石像的位置上浮現的虛影。
地藏頂著副稚童的模樣,隨手把剛掏的鬼魂丟進封印陣內,手中的血水融進肌膚內。
“那家夥心思精著呢,不會不做兩手準備的,這些石像大概還會重新聚合”。
“聚合的條件呢?”楚涼易挑眉問道。
地藏聳了聳肩,溜圓的大眼睛眨了眨,略顯無辜,“我不知道啊”話音落下,地藏消失在原地,只留下空靈的回響。
“船到橋頭自然直嘛”。
……
過了初七,事情就少了很多,林白序抽時間去了趟老房子,將那本書帶了回來又翻了一遍。
北朝滅亡可以說是歷史的必然,他本就是流亡人民建立的簡易秩序朝代。
雖然棲霞地界群山環繞,但煙臺是實打實靠海的地界。
唐朝年間中原海界流寇橫行李帝派大臣除寇無意間注意到群山中,還有這麼個小國。
兩方初始互不侵犯,直到通寶元年唐帝欲收並北朝。
北朝分成兩派,一派認為併入大國利大於弊可更好的發展,一派認為北朝也有歷史有文化,百姓安於此,日子安穩。不必於收並,收並只是改了個詞語自願吞併跟投降作何區別?
我們有君主有制度,為何要甘願成為別國的一部分?
北朝內部存有紛爭,本就只有半席之地,除去地界外圍介是唐治地區。
國師聽命且直屬於北朝皇族,當時聽由朝治帝。
一位帝王自不可能將天下大為攻受讓人,唐北打起仗來,北朝絕無半點勝算可言。
為此朝治帝也多有忌憚,安撫民心,向唐王請以三日思索。
唐王自認國富兵強,也的確如此,應允三日卻在應允的同天午後派兵圍剿。
北朝上下舉國皆憤,哪怕絕無勝利的可能,也咽不下這口氣。
北朝有國師又有楚涼易用兵奇才坐鎮,唐軍費了些時間才將兩人分開逐一擊破。
分析局勢提議軍情作軍師的國師死於暗箭刺殺。
唐軍重力包圍楚涼易,令其萬劍穿身而死。
書中對此有單獨的一段描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