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青野忙完,看了看時間,沈確還沒回來多半是拿下角色了,對於這點徐青野是非常自信的。
沈確那邊面試的十分順利,剛到導演跟前,導演就看了幾眼立馬讓化妝師給他做造型去了。
別的不說,外在形象上比之前選的那個角色還要貼合很多,至於不會演戲,那是他這個導演需要費心的。
蘇思衡這個角色,在整部劇裡就是個異類一樣的存在,他驚才絕豔卻無處施展,只能拖著病體想要用自己來換一份安寧,明知必死依舊毅然出發,他唯一的心願就是想看一眼太平盛世,可惜他的人生太過短暫而這戰爭太長太長。
這部戲的造型幾乎都是盔甲,蘇思衡是個文人形象,化妝師把他的臉擦得蒼白一些,簡單的修了一下眉毛並沒有畫太重的妝。
服飾是一套月白廣袖長袍,衣服有些鬆垮的穿在他身上,更顯得人瘦弱。
劇組假發套的質量很好,精心貼上之後沈確彷佛是個從古畫裡走出來的病弱公子。
沈確本身是個稚氣未脫的大學生,雖然自帶憂鬱破碎氣質,但他那種更像是好日子過多了自己想太多的憂愁,和蘇思衡那種被時代壓迫著的感覺有些不同,但他還沒演就有四五分味道了,稍加雕琢這個角色肯定能成為劇中的亮點。
換好了妝造,導演的眼睛亮閃閃的,貼合太貼合了,簡直就是天選蘇思衡。
“之前演過戲嗎?”
導演繞著沈確轉了兩圈,頻頻點頭。
“沒有,今天第一次來當群演。”
沈確老實的回答,導演的話頓時就卡在了嗓子裡,愣了片刻他拍了拍沈確的肩膀。
“沒事,第一次拍戲也沒事,這個角色戲份不難,只要情緒到位了就行,你過來我給你講講戲。”
導演說的輕巧,不知道是安慰沈確還是安慰自己,蘇思衡這個角色貫穿了前半部劇,但完全出現在其他人的口中。
幾個簡單的鏡頭需要表達清楚這個人的性格,情緒其實並不容易,畢竟所有的戲份也只是一個回眸和上馬車的畫面而已。
情緒是演戲中最難的部分,需要演員對角色有充分的理解,但這個角色的戲份實在是太少了,少到連臺詞都沒有,沒有人會花費大量的時間來理解這麼一個人物。
導演拉著沈確講關於蘇思衡的生平,性格等等全都說了一下,尤其是著重描繪了他離開魏國踏上楚國的心理路程,這些都是在劇本之外的東西,導演為了蘇思衡這個角色特意整理出來的人物小傳。
蘇思衡的戲份少,但在導演心裡的地位卻很高,所以他花費了大量的時間來整理這些,希望演繹他的人哪怕是隻有一分鐘戲份也能真正瞭解這個角色。
沈確聽得認真,導演說的很是詳細,從時代背景說起,又說到了蘇思衡這個人的生平,蘇思衡從小就展現出了驚人的智慧,文章寫的極好,他小時候戰亂還沒徹底蔓延,過了幾年太平的日子,這讓他有了一展抱負的期待。
只可惜命運弄人,蘇思衡的理想和抱負被踩在了戰場的鐵蹄之下,因為曾經觸手可得,破滅了才更唏噓,但他並不是個認命的人。
他的才情和文章在戰亂之中也並非無用武之地,他譜曲寫歌激勵戰士,寫檄文鼓舞士氣,盡自己所能為國家多做貢獻。
到最後,付出生命的代價。
蘇思衡是個幸運又不幸的人,他始終被命運推著,最終成為時代的悲歌。
沈確的理解能力很強,很快就理清了蘇思衡的一生,他試著把自己帶入進去,想像著自己就是蘇思衡,經歷一遍他所經歷的事。
沈確想的時候皺著眉頭一言不發,導演也不打擾他,他揮了揮手讓其他人開始準備,他有預感,蘇思衡的戲份他會拍的很快。
沈確醞釀的很快,他轉頭看向導演的時候眼神已然有了變化,保留清澈的同時又多了滄桑。
蘇思衡年齡不大,但經歷多,他的身上是帶著矛盾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