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幾天,通州城賑災的捷報就送到了晉京城,程到今上跟前,捷報內容是賑災雖才剛開始,但依照晉安侯那個辦法,流民問題有所緩解,民心得以安定,相信不出三月,所有流民問題皆能得到解決。
聖上龍心大悅,當即就嘉獎了瑞王不說,當晚還舉辦了宴會,大有提前慶賀之意,待真正平定流民後,屆時的宴會只比今日更盛大。
宴會上,群臣紛紛向瑞王道賀,提前恭賀他成功,卻也忘記了獻策之人是誰。
太子臉色不佳,因著皇帝在場,不得不作出高興的樣子,他朝晉安侯看過去,周世子不知在說什麼,他凝神傾聽,表情看不出喜怒。
這時,瑞王也從百官之中抽身,來到晉安侯身邊,十分虔誠一拜。
“說起來,此事還多謝侯爺出謀劃策,平定流民一事才有所成效,本王敬侯爺一杯。”
楚胤起身,回禮:“瑞王過譽,只盼流民問題早日解決,民心定,則國安,此乃眾望所歸。”
瑞王笑道:“侯爺一如既往心繫天下,叫人欽佩,本侯生平最敬重之人是父皇,其次就是侯爺了。”
皇帝還在上頭,瑞王就算想拉攏,也不敢做得太明顯。
楚胤只舉起酒杯,朝對方虛一點頭,一飲而盡。
宴會之上歌舞昇平,大臣們暢所欲言。
楚胤神色平平,和平常無二,寡言少語,雖與熱鬧宴會格格不入,但他性子本就冷清寡淡,旁人瞧著,也無不妥。
但周景臣卻注意到楚胤瞟向滴漏次數有點頻繁。
宴會進行到後半段,皇帝先行離去,群臣恭送,隨後楚胤也是起身告辭,與太子、瑞王辭別,又與近旁同僚告辭,才邁步離去。
周景臣緊跟其後。
“你不高興。”
走出皇宮路上,身旁無他人,周景臣直接道。
楚胤語句平淡:“何以見得?”
周景臣道:“你那表情,騙騙別人可以,我們什麼交情,別人看不出來,我看不出來嗎?”
楚胤靜默不語。
周景臣又道:“流民一事尚未安置妥當,已提前恭賀,前方顛破流離,晉京城裡歌舞昇平,此等情形,實在不該。但事態如此,除了隨波逐流,還能做什麼?”
楚胤道:“靜候佳音。”
周景臣嘆氣,是啊,原本什麼都不用做,靜靜等待就可以,等大功告捷了,還愁沒有時間慶祝嗎?非要在這種節骨眼舉辦宴會慶祝。
皇上如今,是真的老了。
上了年紀會犯糊塗很正常,但只要皇上莫要聽信奸臣遠離忠臣就好,好在,皇上也沒糊塗到這種地步。
“明日三皇子府舉行的品茶宴,你去嗎?”
晉京城中有品茶宴一說,但實際上是藉著品茶的名義,集齊一些文人雅士切磋交流,是雅宴,並庸俗的吃酒玩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