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件作品,不是貪求口碑,而是真真正正的要做實事。
一時間。
許多網友紛紛聲援秦淮,並且開始有意無意的關注身邊的老人家,詢問是否是老兵,或者瞭解老兵的動態與去向。
甚至有網友專門往鄉下跑,就為了能夠幫上忙。
接下來的兩個月,秦淮收到了無數關於老兵的訊息。
商雅專門聘請團隊,來整合這些訊息,然後,讓團隊跟著秦淮,前往那些曾經見證一段歷史的老兵家中。
那是一段珍貴的歷史。
老兵們的口述更是無比珍貴。
如果老兵們真的凋零了。
這段歷史就真的消散在時間長河中了。
故而秦淮非常著急,急急忙忙的帶著團隊跑,開出高薪,就是為了讓團隊能夠抓緊時間。
有時候,當秦淮趕到時,老兵已經壽終正寢了。
那個時候,秦淮絕望得想哭。
每一個老兵,都是一座博物館,而一座博物館,就此轟然倒塌,竟然都來不及從中搶救出一片瓦!
何等的心痛!
基於此,秦淮愈加匆忙。
一個月。
兩個月。
三個月。
半年。
一年。
兩年。
三年。
秦淮從二十五歲,來到二十八歲。
記錄老兵口述,搶救『性』打撈塵封歷史的工作從未停止。
他採訪的物件有八路軍、新四軍、游擊隊的老兵,還有那些果黨的老兵。
三年間,他的團隊共錄製了四千老兵,超過兩百萬分鐘的紀錄影像!
有很多八九十歲、上百歲的老人,說了很多東西,關於抗戰,關於舊時歷史……
許多老人家在採訪過後一年就溘然長逝了。
他們最後一刻,永遠停留在了鏡頭中……
一開始,近九成的被訪老兵會緊張,導致口述採訪無法進行。
為了讓他們打消顧慮,秦淮和團隊需要一點點和他們溝通磨合。
有一次一次為了訪一位老兵。
秦淮和團隊極其有耐心。
耗費了一個多月的時間,拍了一百多盤膠帶,方才將歷史……妥善保管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