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鋒芒畢『露』不是好事?”
有工匠冷冷的呵斥道,雖然林櫟的玉雕集團有幾件創意不錯的玉雕款式,但林櫟還沒到秦核舟那種無法撼動的高度,多的是工匠站出來抨擊。
“作品先做人,連做人都沒學會,我怕是做不出什麼頂尖的作品來。”
“就這態度,可以知道作品也是半斤八兩。”
“連基本的德行都沒有,別出來誤導收藏者了。”
譴責聲此起彼伏。
這群玉雕師也很有意思,在技藝上找不到抨擊點,在創意上找不到抨擊點,就開始抨擊人品,冠以莫須有的罪行。
說得一句比一句難聽,簡直是把林櫟渲染成了十惡不赦的罪人。
“七千年玉雕文化,斷絕在這小子身上!”
“如果不阻止這小子,玉雕非得淪為下三俗的諂媚藝術不可!”
有玉雕師深惡痛絕。
見狀。
中華玉雕協會會長無奈的嘆了一口氣。
不管那一個行業,都有新貴與舊貴的碰撞。
新貴要衝破重重阻礙。
舊貴則不惜一切代價也要阻撓,一旦失敗就會被無情淘汰。
這是兩者不可調和的矛盾,勢必有一個走向衰落。
因此。
為了維護自身的利益,一個個都卯足了勁指責對方。
對於這種爭論,看似是道德、作品、做人的紛爭,其實歸根結底,都是利益!
不然誰有閒功夫浪費口舌?
春秋戰國時期,那些為了理想而辯論的諸子百家早已一去不復返了。
會展中心內,真正為了藝術去奮鬥、去爭得面紅耳赤的玉雕師,寥寥無幾。
否則整個玉雕圈,也不會只有數位名師了。
有些充其量只是一位‘能工’。
祖輩雕花鳥,爺爺雕花鳥,爸爸雕花鳥,輪到自己了,也雕花鳥。
祖輩雕佛像,爺爺雕佛像,爸爸雕佛像,輪到自己了,也雕佛像。
子承父業。
一成不變。不變就罷了,審美也跟著停留在祖輩雕時代,拿著一本流傳了上百年的圖譜,當作資本。
然後,混到幾十歲有了資歷,就開始倚老賣老的,以老氣橫秋的態度,去幹預開創進取的年輕玉雕師。
這就是‘能工’,也稱老而不死的賊。
不過。
有些事情,知道卻不能戳破。
於是中華玉雕協會的會長選擇一言不發。
秦淮皺了皺眉。
上一次就有玉雕師刁難他徒弟,被他擋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