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裡不服眾了?許多博物館都陸續使用柿蒂紋,除了一些頑固學者強行反對,柿蒂紋基本上已經蓋棺定論了。”
副組長王青劍眉一豎。
關於柿蒂紋的命名,已經不存在困擾了。
京華第一學府的梁理教授和李堅教授,這兩位泰斗級學者,已經用大量的研究資料和科學推論,為其命名。
一切的考古出土,與殘留的資料,都將真相指向柿蒂紋。
……
“但我覺得過於草率。”
“劉教授,無論何種研究,都必須講求證據,你要說出一二三五六出來,才可以讓人信服,否則,就會被視為搗亂。
梁教授和李教授難道是依靠直覺嗎?還不是依靠海量的資料與成百上千的考古文物,遵循嚴謹的科學思維,方才得來的結論!”
王青皺起眉頭,顯得有些不耐煩。
這個劉教授,什麼論證論據都拿不出來,卻一直反對金陵博物館提前給文物換上柿蒂紋的命名。
這讓王青極其不愉快。
你既然反對,就要說出反對的理由啊,空口無憑!
劉教授沉默了。
根據他多年的研究經驗,加以直覺來判斷,柿蒂紋肯定不是真實的名字,可一時半會兒,劉教授也找不到駁斥的證據,只能不停嘆息。
……
此時。
秦淮推門進入。
學者們回頭看向門外,當看到一張年輕的面容,神色卻是有些一言難盡。
對於這位唐館長三顧茅廬請過來的組長,他們不知該如何形容。
一方面……
秦淮曾經有過一篇重量級的論文——三星堆青銅文化中的巨物崇拜。
那一篇文章,為三星堆青銅文化的研究,開啟了一個新的方向,也讓許多難以解釋的現象,得到了佐證。
毫不誇張的說,僅僅是憑藉那一篇論文,秦核舟在考古學界,就有不低的地位。
但另一方面,這位組長,卻是沒有半分責任感!
整整六年,來金陵博物館監督文物修復組的時間不超過二十天。
宛如文物修復組的貴客一般。
“秦先生。”
眾人禮節還是沒有落下。
“你們好。”
秦淮則是悠悠然來到會議桌前,觀看文物修復組,還有文物研究專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