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然不是使用傳統的上色工藝?記得你曾經過,青銅鍛造工藝在兩千年前的中國達到巔峰,然後漸漸沒落……不應該都是使用古代工藝嗎?”
商雅隨口問了一句。
“並不是古代的工藝,就一定最好。
建立在現代科學上的青銅鑄造工藝,出現了許許多多的改善。
而且外國,並不缺乏銅藝大師。”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秦淮糾正了商雅的想法。
慢慢開啟石桌上的瓶瓶罐罐。
兩隻好奇心非常濃厚,眼睛放光,撲向秦淮奶爸的材料海
但被商雅無情阻攔在不遠處。
為了安撫即將嚎啕大哭的兩隻,秦淮開口科普,溫和的聲音有一種讓讓安靜的魔力,兩隻豎著耳朵聽:
“古代一般採用自然著色法和冷著色法,即將一件銅器放到室外,或者埋入泥土中,加上一些配方,讓青銅器慢慢產生顏色變化。
隨著近代科學技術發展,工匠們對化學反應的本質有了深刻的理解,就不用埋泥土了,直接新增催化劑,或者高溫加速反應過程。這叫熱著色法。
其實近代和古代的青銅著色工藝,並沒有本質上的區別。都是讓青銅器表面產生化學反應,從而著色。”
對於這些知識,秦淮信手拈來,行雲流水,沒有半點壓力。
對他而言。
這種知識就是基礎中的基礎,早就倒背如流,滾瓜爛熟了。
商雅頷首。
恍然大悟。
每聽秦淮奶爸講一些知識點,還是非常有意思的。
長此以往,她都要變成百科全書了。
就好比現在。
商雅到博物館看厚、看玉器、看木雕,看法作品、看青銅器……
也能評頭論足,講得頭頭是道。
這便是秦淮奶爸的潛移默化,書香薰染。
……
“除卻剛才那兩種,還有一種取巧的青銅器著色法。
就是在青銅器表面使用化學漆和丙烯等顏料。
據我所知。
如今市場上流通的銅工藝品,有九成都是使用的次等銅錠。
砂眼多。
表面光澤度低。
拋光後沒有溫潤細膩的色澤,最後不得不用丙烯和表面噴漆來掩蓋瑕疵。
這種著色法,已經不屬於工藝品製造範圍了,而是喪心病狂的二次處理。
也就是將一件爛貨,用更爛的工藝,改造一邊。
就好比東瀛用水泥修復古建築、西方用鋼筋水泥修築雅典娜神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