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液需要凝固,這個過程短則三到四個時,長則一兩。
秦淮現在嘗試的製造都是型物件,儘管冷凝的時間不長,但也得等到明日才可以打磨、拋光。
美麗,都需要給予時間讓它慢慢蔓延滋生。
故而。
秦淮鎖掉工作廳的門,接過商雅懷中的兩隻,回到客廳,依舊是把兩隻放到地毯上。
他就在餐桌上,鋪開畫紙,拿著直尺繪畫。
兩年前,寧致遠和趙道元不是想要建造一座傳統技藝鎮,邀請秦淮當設計師嗎?
前兩年,秦淮忙著照顧懷孕的商雅,忙著科學合理的給商雅坐月子,忙著照顧剛出生的兩隻。
如今。
商雅身體無恙,兩隻茁壯成長,秦始皇兵馬俑木雕群也雕刻結束了,秦淮有足夠的時間,投入到傳統技藝鎮的設計當鄭
實話。
他對寧致遠和趙道元的投資非常感激。
能讓遊客從傳統i技藝鎮中親身體驗到傳統技藝的點點滴滴、精彩紛呈,從而讓更多人瞭解到中華家的文化,瞭解到傳統技藝。
多好啊。
我們的傳統技藝最缺的就是宣傳。
因此。
秦淮願意耗費全部心血來設計這樣一座鎮。
談不上多偉大。
只是秦淮剛好熱愛著這一校
當然。
這兩年秦淮夜積攢著一些腦洞大開卻無法在具體雕刻上呈現的創意,也可以用在傳統技藝鎮上。
秦淮心裡懷著數之不盡的創作慾望,無法透過雕刻表現出來,那便可以宣洩在傳統技藝鎮上。
譬如秦淮一直抱以極大好奇心的北宋水運儀象臺。
起水運儀象臺,可能許多人都十分陌生。
不過在科學界,尤其是鐘錶界,這座儀器,可謂是赫赫有名,如雷貫耳。
它由蘇頌、韓公廉等文學家設計製造,是一座將觀測象的渾儀、演示象的渾象、計量時間的漏刻和報告時刻的機械裝置,結合於一體的綜合性觀測儀器!
象徵著人類進入現代化之前,最高的科技水平!
其中,率先使用的擒縱器,是後世鐘錶的關鍵部件。
正因此。
英國科學家李約瑟在著作中稱:‘水運儀象臺’是歐洲中世紀世紀文鐘的直接祖先。
瑞士鐘錶第一品牌最為權威的刊物,《百達翡麗》曾明確無誤地承認:“中國宋朝文學家蘇頌在1090年製造的‘水運儀象臺’,其中裝置了世界上第一個擒縱器,歐洲運用這個原理髮展鐘錶,是在中國這個擒縱器問世三個世紀後。
還有許許多多的權威性書刊,譬如《科學》,都曾刊登過對它的研究論文。
……
據史料記載,整座儀器高約十二米,寬約七米,是一座下狹上廣呈正方臺形的木質建築。
其中渾儀等儀器由銅製造而成。
全臺分三隔,下隔包括報時裝置和全臺的動力機構,中隔為間密室,放置渾象,上隔是個板屋,放置渾儀。
該儀器涉及到力學,動力學,機械運轉,複雜至極。
北宋滅亡後,再也沒有人能夠複製這一件作品。
直到一九五八年,著名的博物館學學者、中國科學技術史學家王振鐸先生複製了這件文機械,才將這一顆泥土中的珍珠帶到了國際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