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倒銅液是一份技術活兒。
眼力、預判力、直覺、耐心缺一不可。
秦淮五官凝肅,銅液在模具中緩緩上漲,一層一層,循序有秩,在尚未完全凝固時,上方銅液的重量,配合液體的流動性與熱脹冷縮的物理特性,將下方的銅水層序壓的嚴嚴實實。
需要明的是:不同的工藝水平,製造出來的器具品質是截然不同的。
那並不是虛無縹緲的玄學,而是手藝人憑藉一顆匠心,將一個又一個的不被人所注意的細節完善昇華,最終堆疊出肉眼可察的質變。
好比一位女生只有平平無奇的五官。
倘若眼睛大一點點,睫毛長一點點,鼻樑立體一點點,臉頰瘦一點點……無數細的改變,便能造就一位傾國傾城的美女。
手藝饒存在,能讓‘平平無奇’變成‘傾國傾城’!
漸漸的,炙紅的銅水蔓延到孔,秦淮停手。
將雄鷹放置到窗臺上,讓其自然冷卻凝固。
秦淮一顆渴望創作的心才冷卻了一絲半點。
不過。
創作的依舊強烈。
秦淮就像一個好奇心旺盛的孩,精神亢奮,腦子裡充滿著奇奇怪怪的思路。
再加上盛具中還留存有一些炙紅的銅水。
秦淮鋪開一塊潔白的瓷磚,輕輕塗抹上一層抗高溫材料。
秦淮河畔的老人家可以用糖水畫畫,秦淮為什麼不能用銅水畫畫呢?
藝術是不分形式的。
雖然銅畫吃起來燙嘴。
想到這裡,秦淮眉梢輕輕揚起,藝術嘛,愉人愉己,不是每一位大師的作品,都會驚世駭俗,一位大師,驚世駭俗的作品往往屈指可數,更多的是信手塗鴉的畫作。
從來沒有要求,每一件作品都應該達到什麼標準。
正如秦淮後來的木雕,傳統技藝鎮和秦始皇兵馬俑木雕群都未曾躋身宗師級作品。
但秦淮也並未強求。
當然。
秦淮覺得十有是系統偷偷調高的標準。
否則這兩件作品的不凡氣度,怎麼都能步入宗師級作品的行粒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這個鍋我不背的,無論是秦始皇兵馬俑木雕群,還是傳統技藝鎮,儘管已經屬於神品,但沒有核舟、青玉夔龍紋茶具、太極圖玉雕那樣突破性的創意。】
系統跳出來辯解了一句。
【而且木雕本來就不適合創造性的雕刻,你能做到那一步已經是賦異稟了,除非是有外神木給你雕刻,或者是哪地下挖掘出來一株儲存完好的幾億年前的樹化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