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飛快的描繪著一枚枚玉器的速寫圖,而圖紙與玉器細節都相似,哪怕是上面的斑點與裂痕。
唐館長忍不住慨嘆,果然是大佬,從這一手絲毫不見阻滯、行雲流水的研究速度,可知秦淮在來博物院參觀前,就對玉器有了非常深度的研究了。
“你看,展櫥裡的玉器除了玉觿,就是玉琮和玉璧了。
這兩者非常容易區分。
外方內圓的玉器叫玉琮。扁圓有孔的玉器叫玉壁,和孔方兄一個道理。
眾所周知,古人認為天圓地方,所以玉璧和玉琮會如此設計,正是因為它們的用途。
古籍記載,‘上古聖人以玉作六器,以禮天地四方。以蒼璧禮天,以黃琮禮地’,玉琮就是祭祀地,如這件人面獸面組合紋玉琮,玉璧就是祭祀天,如這件玉璧。”
——展品沒有特殊名字,就叫玉璧。
這些知識,秦淮信手拈來,半點不帶停頓,說得商雅一愣一愣的,就連旁邊的遊客,都不聽導遊背資料了,而是望向秦淮。
秦淮說得少,知識點並非面面俱到,就像老師劃一些重點一般,但正是這種經過處理的講解,莫名其妙的讓人印象深刻。
剛才導遊著重跟他們講解了良·渚文化和良·渚玉斂葬,他們可是完全沒記住……
倒是秦淮的話,如玉琮玉璧該怎麼區分,琮祭祀地,壁祭祀天,記得一清二楚。
導遊也發現了這一點,詫異的望著秦淮。
這或許就是專業的了,知道什麼該講,什麼不該講,哪一些是遊客感興趣的內容。
導遊索性帶頭和遊客們一起聽秦淮講解。
秦淮起身,來到另一個時區,這裡沒有商周玉器,只有三件春秋戰國事情的作品。
分別是絞繩型玉佩、銀鷹座帶蓋玉琮,玉劍飾。
第一件玉佩較為奇特,是環狀玉佩,但有大小兩隻同心圓。兩圓被雕刻成絞在一起的麻繩,有三個‘繩結’,宛如真正有繩打的結一般。
這位玉匠,竟然也喜歡創造一些花裡胡哨的調皮作品。
秦淮嘴角微微勾起,感覺頗為有趣,手下迅速將其摹下,然後旁邊寫下一行小字:回去仿造一件可以把三隻繩結解開的玉器。
第二件則為‘戰國銀鷹座帶蓋玉琮’。
“嗯?怎麼突然空氣突然安靜。”
秦淮回頭,身後一群寂靜無聲,滿臉驚恐望著他的遊客。
他們都看到了秦淮寫下的一行小字,才突然震怖的發現,這位新來的‘導遊’,可能是位奆佬。
唐館長眼皮狂跳,嘴角微微扯動,秦淮總是在不經意間措手不及的秀一波。
這個設想,有點可怕啊。
能拆卸組裝的絞繩型玉佩?而且是拆成三段的環形玉佩?須知這可是內外兩個同心圓玉佩……
也就是說,節與節之間的拆卸點有六個!
光一想,都覺得巧妙無比,雕琢難度巨大……
‘估計是秦淮一時興起,多半做不來的,只是設想,只是設想。’
不僅僅是吃瓜遊客們不信,連唐館長都不信。
金陵省博物院四十萬件藏品,還沒有一件這樣巧奪天工的機關作品。頂多是有兩個咬合點拼接。
喜歡技藝天王請大家收藏:()技藝天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