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劉玫是怎麼跟王青山溝通的,但溝通結果很快就出來了。
譚年志上門提親的時候,王青山沒有把東西扔出來,而是拉著譚年志喝了不少酒。
最後,王青山拉著譚年志的手,一臉鄭重的說道:“好好待她!”
這股子鄭重其事,也感染到了譚年志,他嚴肅的點了點頭,“我會的!”
娶妻最後的難關也攻克了,剩下的就簡單了。
譚家和王家都不是愛張揚的性子,更何況王瑩瑩的身世擺在那兒,就更不宜張揚。
再說了,王瑩瑩身體有傷,不能坐飛機,婚禮只能辦在京城。
譚家的根基在滇城,王家的根基在省城,京城辦婚禮這一條,極大的限制了婚禮的規模。
王瑩瑩和譚年志一商量,乾脆一切從簡,只邀請親朋好友,簡單的吃個飯就是了。
兩邊的家長也都尊重孩子們的意思。
婚禮就這麼緊鑼密鼓的張羅了起來。
王瑩瑩那邊,有譚年有友情幫忙,手續很快就辦了下來。
在一個秋高氣爽的星期一,譚年志騎著腳踏車,載著剛出院的王瑩瑩去民政局辦了結婚證。
週六晚上,在武研所旁邊的一個酒樓裡面,席開六桌,婚禮就算成了。
為什麼一定要選擇週末?
當然是方便還在讀書的弟弟妹妹來參加自己的婚禮啊!
是噠!
王檀,王榆,王可可都參加了王瑩瑩的婚禮。
不僅如此,五個妮兒也都拖家帶口的來了。
幾個妮兒算得上是看著王瑩瑩長大的,如今參加王瑩瑩的婚禮,那叫一個百感交集。
再加上經年累月沒有聚在一起,乾脆拋夫棄子,單獨開了一桌,追憶往昔。
幾個姐夫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免生出幾分同病相憐的感覺來。
王瑩瑩傷並沒有完全恢復,喝酒是不可能的,一滴都不行。
大家多多少少都知道一點,也沒有勉強她。
可放過了新娘子,新郎官可不能放過。
不僅要喝,還得喝雙份的。
譚年志走了一圈,就已經分不清王瑩瑩豎在自己面前的手指頭有幾根。
王瑩瑩明明比了一個一,譚年志卻在哪兒一個勁兒的琢磨究竟是三還是四。
那樣子,是真喝醉了!
好在譚年志酒量不行,酒品還是不錯的。
糾結了一會兒手指頭,就乖乖的倒在椅子上睡著了覺。
新娘負傷,新郎官醉死在椅子上,鬧洞房這事兒,只能作罷。
為了款待王家的親朋好友,王青山和包二飛同志的四合院總算是派上了用場,兩個四合院都住滿了人。
王瑩瑩小姑娘為數不多的好友兼戰友們,這才知道王瑩瑩小姑娘的家底。
什麼叫人家比你聰明,比你漂亮,比你有錢,還比你努力?
看看王瑩瑩就是了!
這就是傳說中的,別人家的孩子!
至於譚家的親友,就沒有這麼好的待遇了。
譚年志在京城買房的事兒,一句口風都沒有透。
別說這群親友,就連譚年有這個哥哥,譚慶豐這個親爹都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