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早上,已經沒有了秋冬的霧霾,陽光明媚,和風吹拂。
把忘在院子裡的衣服收了回來,一切似乎又回到了原來的樣子。
時序進入四月,天氣漸漸地熱了起來。
田野間,清明草萌生出綿綿白毛細葉,柔柔的招人歡喜。箬葉竹也長出了褐綠色的長圓形葉子。
一切都是剛剛好的樣子。
對於別人來說,仲春和暮春之交,正是清明節。
不過,這年頭,祭拜先祖已經變成了最簡單的形式。
燒紙錢什麼的,絕對是不被允許的封建行為。
大家也不過是墳頭上走一走,唸叨幾句,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再偷偷摸摸的倒上幾滴清酒。
於劉玫來說,四月最大的好處,是可以吃到美食。
還沒有到清明節,劉玫就讓王青山找王芬換了十斤糯米,十斤粘米。
她自己則帶著馬家姐妹倆,四處尋覓起來。
清明草的頂葉,柔柔的一小團躺在手心,可愛的緊,更好的是它做出來的青團味道。
馬蘭頭、苧麻嫩腦等野菜也可以成為它們的替代品。
不過,劉玫卻一點都不願意將就。
在山谷中遇到一蓬箬葉,劉玫也不客氣,一點不剩的採集了起來。
不管是青團還是粽子,甚至做油茶的饊子,劉玫都打算做起來呢!
將採摘來的新鮮綿菜洗乾淨,加點蘇打粉放到鍋裡煮熟。
然後,將煮熟的綿菜晾會兒,切細搗爛,和米粉一起均勻地和成綠色的麵糰,揪出大小合適的劑子,包上早就準備好的肉餡。
把一個個翠綠的青團,放在墊箬葉的蒸屜中,蒸20分鐘左右。
劉玫期待了一年的青團,就正式出爐了。
一開鍋,清淡卻悠長的青草香氣就飄出去很遠很遠,很多路過的鄉親,都忍不住抽了抽鼻子,打算自家也來上那麼一籠。
糯米和粘米混雜的青團,讓大家少了幾分顧忌,個個吃的肚子溜圓。
可當劉玫吃完青團走出家門,看到王大寶和王二寶的時候,嘴角忍不住抽了抽。
立刻轉身走了回去,拉了拉王青山的衣袖。
王青山瞥了一眼窗外,就知道怎麼一回事兒了。
他雙手揣兜,走到院子門口,看著王大寶和王二寶兄弟,聲音不由得冷了幾分。
“我們家不養閒人。要想吃飯,就得工作。
力氣大就多幹點,多吃點。力氣小就少乾點,少吃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