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網路小說 > 歷史軍事 > 八關鎖鳳邑,公子褐裘來 > 第三十九回 父為九州伯 我為五湖長

第三十九回 父為九州伯 我為五湖長 (第2/2頁)

推薦閱讀:

陸英見慧遠大師一心普度眾生,誓造三界淨土,知他早已不問世俗,更遑論江湖廝殺,密諜行刺之事。師父吩咐問得話,最終難以啟齒。

下得山來,陸英辭別慧遠,返回尋陽城,見李玄陽正打坐靜修。他也不開口,只默默在旁守候。

良久,李玄陽道:“既然從慧遠這裡無所獲,那我等今日就去江陵見桓刺史罷。”

他見陸英不主動說話,定是未曾問到什麼資訊,至於是慧遠不知或不願說,還是陸英不曾問都不重要了。

當天,師徒二人離了江州,往荊州而去。途經七八日,先乘馬西行,到雲夢澤後,才乘舟溯江水至江陵。

待來至刺史府時,獲悉桓仲子已病重身故,如今府中其從子桓敬道主持喪儀。李玄陽、陸英代表太傅拜望桓敬道,轉達關切之情。

這桓敬道本是大司馬桓元子的幼子,最受其父憐愛。可惜桓元子病逝時,敬道尚年幼,因而遺命其弟桓仲子繼掌兵權,南郡公爵位由幼子敬道承襲。

桓元子的長子心有不甘,陰謀奪權,被叔父桓仲子所殺。如今桓仲子為荊州刺史,都督江、荊二州軍事,控扼長江上流,依然深為朝廷忌憚。

桓敬道官封義興太守,卻嫌職位低微,辭官回到荊襄封地,做一個富貴公爺。

執掌重兵的桓仲子一死,朝廷如釋重負。據悉有意讓外戚太原王氏之人出任荊州刺史,並調其弟桓伊子率軍北上淮南抵禦漢軍。

卻說桓敬道成人之後姿容奇偉、神氣爽朗,博通音律、精擅文章,酷肖乃父。卻因未受重任,常有鬱郁不得志之感。

與李玄陽寒暄畢,南郡公意態蕭索言道:“先父早逝,未能成其收復中原之志。雖西滅巴蜀司馬餘孽,三次北伐漢、趙,終不過空損心神。

“想當年父為九州伯,今不肖之子僅為五湖長,愧對先人,故辭官回鄉,無意於仕途矣。只望謝太傅念我父昔年功績,思我家滿門忠貞,允在下悠遊山野,終老林泉之志。

“道長明鑑,如今叔父病故,桓氏一門再不掌建鄴上游一兵一卒,諸公可以安枕無憂啦!”言罷唏噓流涕不止。

李玄陽慰撫道:“南郡公不必如此。謝太傅常感懷大司馬在世時厚恩,對小公爺更是愛護有加,小公爺年少俊才,何需憂鬱寡歡!貧道以為,有朝一日,小公爺必將振翅沖天,一鳴驚人。暫時閒居勵志未嘗不是好事,北漢百萬之軍即將南侵,陣前兵鬥安危難料,若是有什麼閃失,怎對得住大司馬在天之靈。”

陸英見他志氣闊遠,似終非久居人下之相。言語中盡是對朝廷的不滿。此人若是得勢,絕非吳國之幸。

因言道:“小公爺,還請節哀。以在下觀之,公氣度英偉,才識不凡,更兼相貌貴不可言,必能光大祖業,繼承遺志,成不世之功。

“絳侯周勃之子周亞夫,細柳營帶兵見重於文帝之心,平定七國之亂稱功於景帝之朝。父子二人皆為先漢柱石,數百年以降,誰不讚佩!小公爺未嘗不能有功於社稷,又有何憾哉!”

邊說邊凝望著桓敬道,但見他聽到“貴不可言”,“成不世之功”等語眼中光華閃動,必是正合其心意。陸英心中暗歎一聲,人各有志,天命有常,卻也無可奈何。

桓敬道拱手道:“陸兄錯愛了!在下一介凡夫,如何敢與周亞夫將軍相提並論。只求不墮家族門楣,便心滿意足了。”

李玄陽難免又安慰一番,桓敬道反覆謝過他二人來意,親送出府外方回。他在內室思慮良久,喚來心腹之人道:“觀望李玄陽態度,朝中必無繼續委任我桓氏族人掌荊江水兵之意。與其等他們派來一位能臣干將,不如先發制人,助朝廷下決心,找一個志大才疏,空有名聲的人來此。屆時,荊州仍不離我之掌握。”

心腹名郭銓,乃桓氏舊將,此人極有才幹,深得桓敬道信重。順著話頭問道:“公爺此計甚妙,可已有了稱心人選?”

桓敬道笑道:“黃門侍郎殷仲康,名聲素著,時人愛其文章辯才,皆以為江東之寶,且甚得天子寵遇。我卻知此人不過空談客耳,少謀無斷,貪慕虛榮而缺膽略。必得此人出任荊州,方能利我成大事。”

郭銓也笑道:“公爺神算。只是如何能令朝廷改變想法,不用太原王氏外戚大臣,而以一黃門侍郎統轄上游重地?”

桓敬道矜持一笑,智珠在握道:“此事正要你去辦。只需兼程赴建鄴,重寶賄賂比丘尼支妙音,則必能令朝廷言聽計從。”

郭銓豁然開朗道:“善!這支妙音據傳乃是當今天子寵幸的禁臠,若是能由她吹一陣枕頭風,則謝太傅也必定無可奈何。嘿嘿……”

計議已定,即由郭銓攜帶金珠玉寶赴京行事。

桓敬道走到窗前,望著滿院嘉木,不禁想起當年在建鄴受會稽王之辱,自己羞憤退席,惶惶不安的往事。

當時還作過一首詩,此刻不經意輕聲吟出:“風勁雨狂夜,李花落寒枝。河邊高柳黃,盡是幽人意。笑看名花草,冰肌玉骨滑。輕裘駿馬來,踏落泥中去。”

待我重頭來過,再看都下名花。

喜歡八關鎖鳳邑,公子褐裘來請大家收藏:()八關鎖鳳邑,公子褐裘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說: 紅樓之涵師兄來也 色淚 滿朝奸佞,你要我當千古一帝 冥王逼嫁:驅魔少女,Go! 紅樓後續 渡邪錄:翡翠夢境 太歲官婿 大唐第一臣 水滸大潑皮 北胤前傳 八關鎖鳳邑,公子褐裘來 最強猛士之漢末崛起 布衣小書生 抗戰之扞衛者 大唐:從為李二批命開始 大唐:開局熊孩子,舉報親爹李二 三國之重生劉莽 宋吹 奇門現代錄 謀略南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