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傅袁隗的府邸,群臣濟濟一堂。放眼過去滿朝公卿來了大半。
司空張溫,司徒王允,太僕楊彪,司隸校尉袁基,一臉肅然。
大漢文臣也各有體系,平素裡也勾心鬥角,但只有兩種情況空前的團結,一是對皇帝,二是對勳臣武將。
原本董卓進京大權獨攬,他們也都沒什麼意見,反正董卓是武將,朝廷的事情還是要交給他們這些文臣來處理。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將。
無論是誰當政,都離不開他們這些人。
數百年的時間裡,這些人形成了一個穩固的階層,統稱為士族。
大漢選拔官員有兩種制度,一個是察舉,比如舉孝廉,舉太學生。另一個就是徵辟,三公九卿可開府議事者都可以徵辟屬官。
可無論哪種手段都被士族牢牢把控著。他們利用這種壟斷手法斷絕了那些普通人家出身的孩子的前程,增加自家子弟出仕的機率,從而達到家世不衰的盛況。
但是今天有些特殊,讓這些士族出身的官員感到了不安。
因為董卓要另闢選拔官員的途徑,他以會試的手段面向全國選拔人才,從而繞過士族的把控。
這是要斷送士族的根本啊。
聽到訊息的群臣第一時間趕到了太傅袁隗的府上。
“太傅大人,大漢選士數百年,一直都延續祖上的辦法,董卓另闢途徑居心險惡,決不能讓他得逞啊。”
“是啊,一旦董卓真的成了,那我們的後人豈不是沒了出路?為了後世子孫,一定要將這個苗頭滅殺在搖籃之中。”
“董卓這是要撇開我們自己掌控天下啊。他的野心未免也太大了一些。”
“以武取將也不可取,咱們一定要攪黃了它。”
“太傅大人,您倒是說句話啊。”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紛紛訴苦。
袁隗只是眯著眼睛,沒有說話。
他越是不表態,眾人越是心中沒底。
雖說在楊彪和張溫的力薦之下,董卓打消了這個主意,取而代之以武取將,但明眼人也看出,這是為將來的新型取士方法打前站。
這個群英會也不能讓它舉辦下去。
有人建議挑唆太學生上萬言書,阻撓群英會的舉辦。
也有人建議,乾脆大家一起去董卓府上逼宮?
董卓雖然殘忍酗殺,但也不敢得罪這麼多文臣。沒了他們,董卓根本就玩不轉。
夠了!
袁隗一拍桌子,大家登時不出聲了。
他緩緩的站起身來,左右看了幾眼。
“諸公所言,老夫都清楚,也明白其中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