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年頭好單位哪兒還收人啊!
市機械廠起碼閒置下來三四千人。
邢寶華知道這事兒後,讓老劉和劉泉去挑些好的技術工,再把之前技術科的工程師給弄來。
後續要自己上生產線和流水線,用這些技工給自己設計自己的產線。
搭建幾間廠房,買幾臺剪板機,卷板機,鍛壓機啥的大型裝置,就能搭建起一個臨時班子來。
地方邢寶華有,也不缺那幾間車間,這可比把機械廠收購強多了。
地皮車間裝置人,總共花不了兩百萬,這可比投資幾個億進機械廠拿一點股份香多了。
最關鍵的是沒負擔。
好的人才都讓邢寶華這邊挑選了,但還有上千人啊!於是工會代表找原先的老李廠長,想辦法讓大米電子消化機械廠的工人。
甚至打感情牌,說你是老領導了,總不能看著自己原先的手下們都沒飯吃,餓著肚子啊!
電子現在缺的不是幹活的人,而是技術人才,但作為老領導,李廠長還是答應接收兩百人,這已經是極限。
最後老李廠長找邢寶華來商量,看其他幾家外資企業能接納一批人不。
邢寶華說了一句等,等他的四大件廠。最先上馬的是電視機廠,工人只要三百。
李廠長明白邢寶華的意思,一家廠子不能全部接收機械廠的工人,這三百人只是電視機廠五分之一的人。
都是機械廠出來的人,都清楚機械廠工人幹活的態度,一種散漫的風氣,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興起來的。
電視機廠之後會有洗衣機冰箱風扇空調廠。
邢寶華覺得沒必要都各個開廠,洗衣機車間,冰箱車間等等合成一個總廠。
這樣能給採購的後勤部門減少很多壓力,起碼後勤是一個總部了,而不是每個廠都需要建立一個後勤。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邢寶華對著老李廠長說道:“李叔,我有個不成熟的想法。”
“你說!”
“機械廠三四個車間都有一些技術人員,工種也是最全的,咱們後面要上不好專案。這配套問題也是要解決,你去和那些原先的車間主任說一下。如果想要大米的配套,我支援他們組合成小配套廠。沒錢?大米可以給他們提供貸款擔保,並且每月扣除30的貨款幫他們還貸。”
邢寶華一說完,老李廠長激動地拍拍邢寶華的肩膀,哆嗦著嘴皮子一句話沒說。
機械廠的那些老員工,如果進入新廠幹活,或許還有散漫的情況出現,但自己給自己合夥的小企業幹,還有散漫一說嗎?
如果能賺到錢,他們會拼命地幹。
至於他們合夥一起幹,那就是集體小企業,甚至不少人都能給他們提供掛靠單位,這點不用邢寶華操心。
當然,邢寶華也讓人查了查那位港商黃嘉仁的老底。得知不是那種江湖騙子,還是有點實力的商人。
只要不是騙子空手套白狼的人就行。機械廠的事兒,邢寶華也管不著。自己的事兒還忙不過來呢?
剛過完二月二龍抬頭,邢寶華接待了摩托的技術總監亨利。
這位過來不光是陪著運送衛星,還要對合資的摩托工廠進行視察工作,看看他們研製的產品。
當然,更重要的是推銷摩托的晶片模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