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東西是千頭萬緒,但又能聯絡到一起,這是一條生態環境下編織的網。
在這個網下,會有很多衍生出來的東西。
別看pos機是線下支付,但理論上是線上支付的一種手段。
或者說它就是線上支付的一種。
t+1隔天到賬的模式給銀行帶來更多的現金流。
加上到賬也是在繫結的銀行內,只要給客戶顯示數字,證明錢已經到賬,那麼客戶很可能暫時不會動用這筆錢。
積攢成多,或許幾個億就能輪流的迴圈起來。
比如說,咱們現在用的vx,某寶支付。開啟錢包看到上面的數字一樣。只要數字不變,你會放心。
其實看的只是表面。
實際上,裡面是沒錢的,而是被那些機構拿去做他用了。
裡面其實只有一小部分資金在迴圈利用而已,你在支付的時候未必是你的錢,你是看不到的,但後臺的資料會表現出來。
這就是一種數字信用。
如果出現大規模的提現套用,也是會崩潰,跟著倒黴的還有那些對接的銀行。
銀行倒不了,只不過增加信用危機罷了,真正倒黴的還是使用並且存錢的一幫人。
邢寶華也想學老馬,他感覺還欠缺很多道行。
尤其是老馬的那個螞蟻。三十億的本金撬動兩萬億的資本。
怎麼玩的?還讓他玩成功了。
於是很多人都去研究,誰都想學到那種經驗,那是能學得來的嗎?
有一段時間,那些小影片天天拿老馬的例子出來講學。
就講螞蟻的三十個億資怎麼在迴圈抵押,迴圈抵押變出來四百億來。
四百億再去撬動銀行的兩萬億。
這是多麼大的資本啊!同時也代表巨大的風險。
很多人想到,要是螞蟻萬一出現問題,破產了怎麼辦?
就吸引人就去研究,這些人也做出了很多假設。
一旦出現那種後果螞蟻最多有四百三十億的債務,可銀行會有兩萬億百分之二十的債務。
先不管這個百分之二十怎麼來的,就這百分之二十,也是四千億的資金,這筆錢,最終歸根到使用者身上。
也就說,使用者看著上面的餘額數字,取不出錢來,更不能去消費。
這是一種最壞的打算,在資本世界裡,銀行還有破產的時候,更別說一家資本公司了。那麼最後誰去託底?
當然,國家也不可能看著不管,各種監管機制都必須到位才行。
好在,邢寶華有銀行,在金融信用領域還是很權威的。
民眾越對銀行信任,推廣起來越是容易。
加上華鴻銀行準備上市,信任度也會越來越高。只要不作死,華鴻銀行會成為一家龐大的金融機構。
當然,以後的風險監管機構也要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