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礙,宰牛刀更利,一刀斷首,則不復生。”
劉長舉金人的事情經過百姓的口口相傳,在西北地區可謂是沸沸揚揚的。
當地的百姓們都在談論著陛下所彰顯出的偉力,顯然,這媲美那些神話故事裡的大力士的行為,讓百姓們都很是激動,傳聞也是越來越玄乎,三丈變成了十丈,十丈又變成了二十丈,又演變出了很多的新版本,例如什麼浮屠遇到陛下,與陛下爭高,被陛下丟出,又有人說是浮屠拿活人祭祀,被陛下得知,隨即怒擲金人,甚至在某些地方都變成了皇帝與浮屠爭奪美人,比試力氣....
傳聞越來越離譜,可無論傳聞的內容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百姓們的想法都是差不多的,他們都認為當今陛下身懷天命,有翻山之力。
與激動且開心的百姓不同,在故事裡擔任了反派形象的胡浮屠,此刻就再也笑不出聲來了。
此刻的浮屠還不是後來的浮屠,後來的浮屠的諸多主張是結合了中原學說後才誕生的,此刻的浮屠學問可以算得上有些野蠻,他們在身毒的日子並不好過,在孔雀帝國被推翻之後,他們就失去了最後的樂土,四處被驅趕,被迫在路上做乞丐,他們在後來將這當作自己的修行方式,而大漢與身毒的接觸,卻帶給了他們一個新的方向。
他們開始大量的湧入大漢領地內,傳播自己的主張,想要在當初的孔雀帝國那樣,建立自己的無上地位。
阿育王時期的浮屠,是公開反對種姓,認為人人平等,是阿育王用來對付婆羅門貴族的利器,可是在阿育王死後,浮屠卻逐步取代了婆羅門,佔據著大量的土地和財富,參與廟堂大事,最後導致了弒君者的出現,間接引發了孔雀帝國的滅亡。
他們來到大漢之後,不斷的加強自己對當地的瞭解,完善和修改自己的學問主張,因為太多次的打壓,他們早已習慣瞭如何有效的規避掉來自廟堂的打擊。
可是這一次,他們卻無法再規避了。
遇到了一個不信鬼神之學說,自己就比肩鬼神的皇帝,他們又能怎麼樣呢?
這位酷似阿育王的皇帝,國內有那麼多的學派,還會需要他們的主張來幫著他安定天下嗎?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而若是不能再收購土地修建廟宇,那他們該怎麼進一步的加強自己的影響力呢?
十餘位胡人大家此刻聚集在了河西國內,開始商談接下來的對策。
“大漢皇帝如此仇視我們...該怎麼辦啊。”
這些胡人來自身毒各個地方,彼此的語言本來就是不通的,故而他們詭異的採用了漢語作為彼此交流的語言。
隨著其中一人的提問,另外一人說道:“他並非是仇視我們,只是不喜歡鬼神,得讓他知道,浮屠並非是鬼神,人人都是浮屠,浮屠就是人人,這與鬼神是不同的啊...”
“可要怎麼讓他知道呢?”
“這位皇帝有浮屠那般的力量,在整個天下都沒有敵人,他根本不會聽我們的解釋。”
“不,這位皇帝雖然勇武,可是他本心是良善的,看他的作為,大多都是善政,他沒有像身毒諸國那樣,將我們直接驅趕或者殺死,就能看出他的善良本心....只要我們說的有道理,他就一定會聽從的。”
眾人的表現都不相同。
有人已經是很害怕,他們在身毒遭受過很多次的迫害,已經形成了本能的警覺,覺得不能再逗留在大漢,免得哪天皇帝下令,將他們一網打盡。
也有人覺得這是自己的機會,躍躍欲試。
有人擔憂,有人沉默。
曾與劉長打過交道的那位老胡僧,此刻自信滿滿的說道:“諸位,我倒是覺得,皇帝既然允許我們繼續修行,我們就先放下廟宇的事情,堅持自己的修行,在各地招收弟子,拜見大家,與他們交流....”
就在他們商談的時候,忽然有官吏上門。
這可是將他們嚇得不輕。
好在,官吏並沒有表現出對他們的不滿,他只是帶來了一道命令,大漢太子得知他們的事情,很想要與他們見面,來詢問自己所遇到的一些難事,交流學問。
得知這個訊息,有些人是欣喜若狂的。
“這難道不就是我們需要的機會嗎?說不服皇帝,卻可以說服將來的皇帝!甚至透過太子,我們的話語也能傳到那位皇帝的耳邊啊!”
“是啊!我們現在就啟程!!”
可也有人說出了自己的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