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蠡有沒有信心勸說成張正間。
他當然有。因為,他嚴格來說也是屬於道家子弟。
聽說張正間對於道家非常在乎。
要不然,也不會前往齊國打算和已經成名的孔子比一下。
當然,誰也不知道。張正間為什麼到達齊國之後。就在晏嬰的府邸呆了幾天就離開了。
不過,張正間的本事是有目共睹的大家都知道了。
范蠡打算勸說張正間。那麼必須要見到張正間才行。
見不到人家的正面。你嘴炮再厲害也是屁都沒用。
張正間當然不會和范蠡見面。
也不是說,他瞧不起范蠡。
他只不過是不想見勾踐而已。
雖然說這人很厲害。
真的很厲害。臥薪嚐膽也就算了。他還給夫差驗病。
這個就更厲害了。張正間平心而論。他做不到,就連臥薪嚐膽他也做不到。
他的性格屬於那種寧折不彎的型別。
他可以死,但是絕不會向著敵人投降。更不要說給仇人驗病了。
不過佩服歸佩服。
張正間說實話也有些瞧不起他。
狡兔死、走狗烹的典故他還是知道的。
要知道,他勾踐復仇文種立了多大的功勞!
你把人家弄死了。你弄死人家就算了。
你還想圖謀天下。這不是有病嗎!
聽風就是雨!聽說文種要造反。你居然真的直接就把人家弄死。
你這不是自己斷自己的前程嗎?
對此張正間表示,這樣的豬隊友不要也罷。
逆境的時候,英名的不像是一個人。
順境的時候,就不一樣了。一些君王猜疑的性格就暴露了出來。
雖然說,張正間幫助勾踐,哪怕是之後,勾踐找事。他也不會有什麼事。
不過。他煩的就是那個。我幫你這麼多。你問都不問一下。就對我下刀子的那個勁頭。
所以,即使是范蠡真的找到了張正間。
張正間也只會說一句。你想多了。
此時的張正間。已經來到了一座大城。
一座可以與臨淄相媲美的城池。
這是吳國的國都。也就是以後的蘇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