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二十年,剛剛結束了日本戰國時期,統一了日本諸島的豐臣秀吉就任關白。
可是他的天下卻不是完全靠戰爭打下來的,其中有一半是依靠談判暫時穩定住了局勢,諸如德川家康等大名依舊擁有強大的軍隊以及廣袤的封地。
反觀那些跟隨豐臣秀吉征戰多年的老下屬們,小西行長、加藤清正、黑田長政等立下了諾大的功勞卻沒有足夠的封地,他們對此多有牢騷。
為了平息這些實力派的不滿,豐臣秀吉不得不制定了進攻朝鮮的計劃,試圖用朝鮮的土地來滿足這些慾壑難填的下屬們,這一計劃在歷史上有個專屬名詞叫做八道國割。
因為此時的朝鮮擁有八道之地,而豐臣秀吉則計劃根據他麾下諸將在進攻朝鮮後立下的功勳來重新劃分朝鮮八道的土地,讓其變為他麾下大名的封土。
當然,有句話說的好。野心是隨著實力的上升而增長的。
他們已經不滿足一個小小的朝鮮了。
他們想以朝鮮為跳板進攻大明,最終擊敗大明再南下征服東南亞。
本來歷史上,兩次朝鮮戰爭,共七年的時間裡。日本雖然損失十來萬人馬。
不過,大明也不是沒有代價。也損失了幾萬。
張正間來到之後,直接讓皇帝看見了倭寇的威脅。
暗中調了數萬鐵騎。開拔到了朝鮮附近。
待到朝鮮發現自己不敵,打算派遣使者,去明朝求援的時候。
那些,已經枕戈待旦的明朝鐵騎,二話不說。直接衝了過去。
趁著倭寇還沒有消化,打下來的地盤。不分晝夜的長途奔襲。讓這些倭寇明白了。
他們能幹趴蒙古。不光是依仗著火器。
接連的慘敗。讓倭寇明白了。大明鐵騎的威力。
連敗了幾陣之後。倭寇轉守為攻。修築營寨。開始打陣地戰。
並且,大肆搶奪各地的糧食,作為軍糧囤積了下來。並且,把這些難民趕了過去。
希望以此,來消磨明朝將士的軍糧。讓他們不戰自退。
軍隊大帳內。
李如松有些頭疼的看著面前的文書。
他也明白,倭寇是什麼意思。
不過,碰見這些難民又不能不管。
於是,只能朝著朝鮮國王。請求他們能調些糧食。
不過,得到的答案嗎……
“這幫該死的玩意!我大明幫他們打仗。現在要求他們出軍糧。來安撫自己國家的百姓,都不同意!”李如松咬著牙說道。
不過,又有些頭疼的看著面前的營寨。即使是,朝鮮能把糧食調起。他現在也沒有什麼好辦法,應對面前的營寨。
“看來只能等。神機營來了。”李如松不由的嘆息說道。
他也不是沒有想過強攻。剛試了一會,他就立即宣佈撤兵。
兩軍就這麼僵持了下來。
“啟稟將軍。營外有人求見!”一名親兵連忙說道。
“是誰?”李如松皺著眉頭說道。
“倆名道長。自稱是奉了陛下的命令!”親兵說道。
李如松皺了皺眉頭。雖然他是戍邊的將領。可是,也聽說過陛下封了一個江湖中人為國師。
“希望不會出什麼事……請進來!”李如松說道。
過了一會,在親兵的帶領下。只見,倆個髮色奇異,身穿道袍的公子哥走了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