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慶十年,十歲的蘇知知成為了一個富有的小朋友。
元宵節晚上靠猜字謎贏了一盞花燈,還有七百兩銀子。
加上過年時的的壓歲錢,蘇知知的小金庫裡有將近八百兩銀子了。
蘇知知的錢包鼓了之後,很夠意思地給郝仁、伍瑛娘送了個小紅包:
“這是給爹孃的分紅!”
“好,那就多謝知知了。”
郝仁把女兒給的紅包放在手裡摸了又摸,嘴上沒多說什麼但是一整天唇角都是揚起的,比以前得了孤本還高興。
伍瑛娘拿著小紅包,笑著把女兒抱在懷裡親了一小口:
“爹孃沒有猜,怎麼有分紅?”
蘇知知解釋:“因為如果爹孃沒付十兩銀子,我就不能猜了。街上有好多小孩,可能他們都會猜字謎,只是付不起十兩銀子這麼貴的價格。”
蘇知知和慕容婉那日各領走一盞花燈後,圍觀人群中有不少孩子也想試。
有些富庶人家願意掏十兩銀子出來給孩子玩玩,不少人則聽說猜謎要付銀子後就歇了心思。
蘇知知很慶幸爹孃大方出了錢,雖然一開始出這錢是為了讓爹猜謎。
發了小財的蘇知知不僅發了紅包,還要請宅子的大家一起吃飯。
秋錦玉說:“外邊吃的又貴又少,味道也不如我們自己做的,知知可以出錢買菜,我們買了食材在家做古董羹。”
蘇知知也覺得這個辦法好。
以前在嶺南,冬天溫熱,很少想吃古董羹,但是來了北方之後,冬天到初春時都好冷,天天都想煮湯涮肉片吃。
秋錦玉、倪天機帶著蘇知知出門買菜了。
秋錦玉負責選菜和討價還價,蘇知知付錢。
倪天機負責提菜,幾十斤的菜提在手裡,不多喘一口氣。
買完下古董羹的食材後,他們還去東市的一家醬菜鋪子買些下飯的鹹菜。
秋錦玉牽著蘇知知:“再過兩日就出正月了,知知就要選書院去上學了。”
蘇知知聽到此事已經不激動了,只是心存一絲僥倖:
“聽說長安的書院都要考試才能進,我不知道我能不能考上。”
倪天機面色輕鬆地提著菜:“知知能考上的,長安各書院我已經瞭解過了,以知知的水平,入學不成問題。”
買完所有東西的時候,快到正午了。
東市人多是長安城最熱鬧的地方之一。
東市的坊牆上常常貼了許多佈告,路過的人都會去瞧一眼新鮮事,然後口口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