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殿上,秦瓊對李世民的話提出疑慮:“皇上,守在那邊的大軍一旦調轉,高句麗一方怎麼提防?”
大唐將士眾多,可要是比起邊境的距離,那就是小巫見大巫,根本不夠看。
高句麗如今是在談休戰,可一旦動了歪心思,那休戰的文書也不一定能約束高句麗。
更關鍵的是,高句麗對大唐動手的舉止背後,有吐蕃的影子。
秦瓊將這些一一道出,神色愈發凝重。
李世民沉思片刻,問秦銘:“你有什麼想法?”
秦銘愣住,思索片刻:“可以讓高句麗對吐蕃出兵。”
讓高句麗對吐蕃出兵?
這句話出來,連李世民都愣住了,還能這麼來?
長孫無忌開口:“高句麗不一定會對吐蕃動手。”
“長孫大人這話可說錯了。足夠的利益面前,沒有什麼一定和不一定會,只有必然。”
天下熙熙皆為利往,沒有誰能夠拒絕利益,如果有,只是因為給出的利益不夠。
秦銘眼底閃過冷意:“高句麗給了大唐賠償,幾月後的冬天,高句麗百姓肯定不好過,這種情況下許以利益,不怕高句麗不對吐蕃動手。”
足夠的利益,會讓人做出眾多意想不到的事。
一片寂靜中,李世民道:“秦銘說的不錯,這件事就交給你吧,拿個具體的章程出來。”
秦銘:“……”
情況不對,他明明只是提意見,怎麼還要拿章程?
如此想著,秦銘問出了聲。
李世民微微一笑:“你的想法,當然得由你來拿具體章程,畢竟人能換,腦子卻沒法換,退朝。”
李世民完全不給秦銘反駁的機會,一揮袖大步離開。
“退朝——”
王升尖利的聲音中,百官退出大殿。
秦銘迎著太陽,縱是陽光明媚,他也覺得後背發毛,心裡一陣涼意。
“秦大人在這兒站著做什麼?”
秦瓊從後方靠近,手搭上秦銘肩膀,頗覺得奇怪。
秦銘擠出笑容:“在想章程怎麼處理。”
“秦大人還要詳細想章程?”秦瓊語氣中皆是驚訝。
秦銘維持笑容:“難道在秦將軍眼中,我不需要詳細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