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李秀寧看完整個圖紙終於明白這個新犁的不同時。頓時再次驚呼起來,“我的天呀!犁鏵居然被你設計成斜面,不是原來的直面犁鏵,犁鏵改變成斜面這樣受力面積更小,以後一頭牛就可以拉動新犁,或許一匹駑馬就可以拉動新犁,你這新犁和老犁相比簡直就是翻天覆地的變化呀!百姓們以後用新犁耕地更是會節省不少力氣呀!”
李秀寧拿起圖紙詳細的講完,再看李羽時,眼神中流露出自豪的神采。
“呵呵!既然改動,肯定是效率提高一倍以上設計了,要不然不就浪費了我這樣的天才了不是。”李羽臉不紅心不跳,乾笑幾聲笑著。
李秀寧格格笑了幾聲,展眉一笑,道:“李羽你這句話說的不錯,雖然我不知道可以增加多少效率,但是增加一半是沒有問題,可是這樣可是省了一半牲口呀!你還不知道現在民間牲口有多緊缺,好多家裡還是用人在耕地那。”
“什麼?用人力犁地?他們可以拉動犁嗎?”李羽不敢想象用人力一步一步耕出來的田地,也不知道要付出多大的艱辛和出多少的汗水才可以耕好一畝田地,這才真是粒粒皆辛苦呀!
李羽問完之後,而是站在原地,又開始暗罵這個該死的科技落後時代。
李二很清楚新犁將帶來以後巨大的變化,連忙站在那裡即沉痛又喜悅地說道:“現在稍微偏遠的地方,許多土地因為壯丁稀少,沒有人耕種現在已經荒蕪了,這個犁要是可以增加一倍效率,百姓們就可以多增加一倍的土地,這樣百姓們再也不用為溫飽問題發愁了。”
李秀寧聽完李二的提醒,點點頭讚歎道:“所以說,李羽你發明這個新犁有多偉大你知道嗎?用翻天覆地的變化也不為過。同時更是解決了百姓們以後的溫飽問題。”
看到李秀寧和李二對耕地增加一倍,而激動的模樣,他的突然腦海裡面冒出均田制和租庸調製來。
因為唐朝初期,人口稀少,但是土地太多,朝廷為了發展農耕,於是採取了歷史上從北魏留下的均田制和之後大唐的租庸調製。
均田制,顧名思義,也就是土地平分,這是一種防止土地兼併的方法。
大唐頒發的律法是,十八歲以上受口分田八十畝,永業田二十畝,口分田就是朝廷的土地,死後還田。朝廷依據授田紀錄而向百姓徵收租庸調。不論貧富,一律繳納定額的租庸調。
只從初唐實行了均田制和租庸調製,才讓大唐快速繁榮起來,迎來了貞觀之治。
接下來,別院了就是雞飛狗跳,李秀寧通知木匠,工匠,鐵匠,集中力量先打造一架新犁實驗一番。
李羽讓小靈把宋犁的詳細尺寸發給自己,李羽又把宋犁的各個部件的尺寸,讓那些工匠加工成標準件後組裝好就行了。
二個時辰後,一架宋犁製作成功,李秀寧直接安排在別院外的田地開始試用新犁,她為了討個吉利,特意在新犁上還綁上紅綢子。
又從別院裡挑選了兩頭強壯的大黃牛用作實驗新犁。
當把新犁和牛套好,李秀寧讓李二扶犁,李秀寧打算去牽牛,親自參與新犁的實驗。
李羽看李秀寧要親自牽牛,鄒鄒眉頭,提醒了一句,道:“你小心點!其實牛是不用牽的。”
李秀寧聞言,馬上給了李羽一個白眼,道:“你一個書生,沒有耕過地,不牽牛,牛在耕地的時候,犁過田地彎彎曲曲,還有牛看到田裡的青草就跑去吃田裡的青草,怎麼犁地?”
“啊……這麼簡單的問題,你們都想不到辦法呀?”李羽吃驚這個年代居然沒有發明牛套子。就是用竹子編的小框子套在牛嘴上,預防牛在犁地的時候吃青草,亂跑不好好耕地。)
李秀寧看看李羽,發現他不是開玩笑,杏目不斷地閃光,道:“用什麼辦法?可以不用讓人牽牛?”
“做個牛套子,只要把牛嘴套起來,它吃不到東西,多次以後它就老實了,不會再跑去吃草了。”李羽說著話比劃了這個東西的形狀和用途。
站在新犁旁邊的李二,懊悔的打著自己的腦袋,這麼簡單的辦法自己為什麼就是想不到那?
“能行嗎?”李秀寧有些質疑的問。
“你能把嗎去掉嗎?”李羽開口說道。他後世可是見過這個玩意,當然知道牛籠子的用途。
“公主!東家的這個辦法應該好用。”參加新犁實驗的張叔聽到李羽的話,想想其中的道理,臉上露出喜色,急忙走過來贊同的說道。
“三姐應該可以。”李二同樣點頭稱讚。說完又看了一眼李羽,心裡暗想這個李羽太有才了,糾纏了這麼多年的問題,他馬上就想到辦法,也解決了困擾了人類上千年的難題了。
“要是真的管用,以後百姓們再耕地的時候,就不用在浪費一個人力去牽牛了。”李秀寧沉默了下,心有所思自語起來。
李二迫不及待要實驗新犁就催促起來說道:“三姐咱們先不說這個,咱們先實驗新犁,那個叫牛籠子的東西又不麻煩,讓人編織一個不就行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