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網路小說 > 歷史軍事 > 三國之風雲再起 > 第148章 諸神之戰(一)

第148章 諸神之戰(一) (第2/2頁)

推薦閱讀:

劉禪看著經篋,心想,經篋裡應有資生辦道之具,包括三衣一缽等頭陀十八物。

符英迪拍了拍經篋,問道:“光頭大叔,這個是什麼東西,裡面裝著什麼?稀里古怪的。”

“這叫經篋,裡面是貧僧的隨身物品。”胡僧道。

“裡面有什麼東西?”符英迪又問道。

“小施主,你猜一下看看。”胡僧露出神秘的笑容,說道。

符英迪笑道:“我可猜不到。”

胡僧滿臉失望,望向劉禪,擺了擺頭,嘆道:“想不到,這堂堂郡守府,卻無一人能猜得到。”

不料,胡僧的話激起了劉禪的好勝之心,劉禪笑道:“如果本公子能猜中呢?”

胡僧看著滿臉壞笑的劉禪,正色道:“如果能猜中,任憑差遣。”

劉禪拍了拍案臺,斷然道:“君子一言駟馬難追。”

胡僧詭異一笑,合掌頷首。

劉禪裝出苦思冥想的樣子,良久緩緩道:“裡面必定有三衣一缽。其中三衣即九條衣、七條衣、五條衣等三種袈裟,又稱福田衣、百衲衣,代表著出家僧侶的功德、精神,也是出家人的形象特徵。佛教傳入大漢後,由於習俗與氣候的關係,三衣只在法會佛事時穿著,平時則穿短褂、中褂、長褂或大袍。是出家僧眾所有物當中最為重要者。缽是出家人的食器,又名應量器,出家人託缽乞食,堪受人天供養,故代表福田。”

胡僧目瞪口呆,驚異萬分,合掌深深鞠躬道:“施主天澤綿長,福田廣大,真乃我教之福!”

劉禪洋洋得意笑了笑,利用後世先知先覺的優勢,繼續賣弄道:“高僧既然是雲遊和尚,除三衣一缽外,還有頭陀十八物,齒木、澡豆、水瓶、坐具、錫杖、香爐、濾水囊、手巾、刀子、火燧、鑷子、繩床、經卷、戒律、佛像、菩薩像等,除此別無他物。”

“其中澡豆類似香皂,用來洗臉;水瓶用來盛水;坐具是一種長方形的布,能躺能臥;錫杖是頂端帶環的棍子,用來驅趕毒蛇和猛獸,化緣的時候搖動起來;香爐當然是焚香用的,僧人們走路走累了,就放下香爐,焚上香,挨個從爐子上跨過去,把汗味兒燻跑;濾水囊用來濾掉水裡的小蟲,以免喝進肚子,犯殺生的罪名;毛巾用來擦手;小刀用來剃頭、裁衣、剪指甲;火燧用來打火;鑷子用來拔鼻毛;繩床用來休息,必要時還可以當擔架;經卷就是佛所說的經典;戒律即戒本;佛像和菩薩像是為了供養而隨身攜帶的。”

“施主年歲尚幼,卻佛法深遠,博聞強記,貧僧遠遠不及。與我佛緣深似海,真乃我佛門洪福。”胡僧呆若木雞,良久才緩過神來,竟然向劉禪朝拜起來,五體投地,虔誠無比。

“折煞我也!高僧快快請起。”劉禪趕緊離座攙扶。

胡僧起身,嘆道:“自從沙門西來,前赴後繼,佛法東進,艱難傳教。大漢帝國皇室先後有楚王劉英、桓帝劉志信奉沙門浮屠,然而楚王乖張過度,終究不得善終,令人唏噓不已。桓帝在濯龍宮中合祭浮屠和老子,與距桓帝約百年之前的楚王英兼信黃老和浮屠一樣,只是把佛教看作是黃老道術的一種。其實,桓帝對佛教的倫理並不感興趣,關注的是佛教能否同黃老之術一樣,可以使他長生不老。他們就這樣把佛教與當時社會追求現世功利的道教信仰等同了。桓帝嗜慾不去,殺罰過理,故而搞得天下疲憊,戰亂頻發。”

“笮融利用職權把三郡的錢糧用來大建佛寺。以銅為像,黃金塗身,衣以錦採,垂銅盤九重,下為重樓閣道,可容三千餘人,悉課讀佛經。令界內及旁郡人有好佛者聽受道,復其他役以招致之。用信佛免役的方法招引民戶,由此遠近前後至者五千餘人戶。還舉行盛大的浴佛法會,每浴佛,多設酒飯,布席於路,經數十里,民人來觀及就食且萬人,費以巨億計。鋪排之奢華、場面之宏廣、氣勢之雄偉為世所難見。笮融沒有把黃老與浮屠並祠,鑄造佛像,建立寺院,舉行浴佛會,實行施食等,其崇佛活動客觀上奠定了大漢大型佛事活動的基礎。然而笮融殘暴嗜殺,毫無人性,罪惡滔天,罄竹難書,所作所為也為佛主、菩薩所不容,最終也不得善終。真是令人唏噓不已。”

喜歡三國之風雲再起請大家收藏:()三國之風雲再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說: 八關鎖鳳邑,公子褐裘來 最強猛士之漢末崛起 布衣小書生 抗戰之扞衛者 大唐:從為李二批命開始 大唐:開局熊孩子,舉報親爹李二 三國之重生劉莽 宋吹 奇門現代錄 謀略南陳 裂石響驚弦 三國之執掌天下 漢末滴血 假婿 姐夫愛吃醋 我的男友是喪屍 扶亂唐 大唐:從敗家開始當地主 利刃兵王之狼魂 逍遙小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