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章經略漢中五)
劉禪知道,後世隋唐能夠統一天下九州,締造太平盛世,威震四海八荒,創造封建王朝前所未有之輝煌,均田制可謂功不可沒。
均田制是一種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北魏孝文帝在改革中的開創性舉措。均田制的實施,確定了土地的所有權和佔有權,有利於無主荒田的開墾,因而對農業生產的恢復和發展起了積極作用,有利於依附農民擺脫豪強大族控制,轉變為國家編戶,使政府控制的自耕小農這一階層的人數大大增多,保證了賦役來源,從而增強了中央集權制,直接推動了府兵制的產生。
均田制對後代田制也有很大影響,先後為北齊、北周、隋、唐所沿用,施行時間長達三百多年,為隋唐盛世奠定了雄厚的物質基礎。
五胡十六國互相混戰,戰爭頻繁幾乎沒有停止過,各族互相殘殺,中原大地九室十空,死亡人口多達數千萬之巨,特別是中原漢人更是損失巨大,只剩下區區數百萬。由於老百姓死亡眾多,產生了大量荒地,到處兵荒馬亂,北魏政權兵源短缺,糧草匱乏,內憂外患,風雨飄搖。
北魏頒佈了均田令,一是推行均田制和租調製,把國家掌握的荒地分給農民,由農民承擔一定的租稅、徭役和兵役,使無地或少地的農民得到土地,抑制了土地兼併,有利於國家徵收賦稅和徭役,恢復和發展了北方經濟;二是推行三長制,改宗主督護製為鄰長、里長、黨長三長制。五家一鄰長,五鄰一里長,五里一黨長,直屬州郡,負責清理戶口和田畝,徵發徭役和兵役,加強了對地方政權的掌握,削弱了豪族的勢力,有利於中央集權的鞏固;三是整頓吏治,制定了俸祿制度,官吏的俸祿由國家徵收和發放,使吏治得到改善;四是遷都洛陽,移風易俗,易服裝,說漢話,改漢姓,通婚姻,改籍貫,行漢制,崇儒學,便於接受中原地區的先進文化,促進了鮮卑貴族的封建化,胡漢民族文化的融合,大大鞏固北魏統治。
如今大漢人口急劇減少,流民遍地,土地荒蕪,社會動盪不安,與目前大漢帝國的形勢十分相似。張魯痴迷修道,在漢巴地區施行無為而治的政策,經濟也是粗放之舉,故而出現大量荒蕪的無主田地,為均田制提供了實施的基礎。
“公嗣,在想什麼呢?”趙雲道。
“四叔何事?”劉禪從沉思中驚醒過來,問道。
“均田制好是好,但我認為屯田制也不能不推行,尤其是在邊境和邊疆地區。”趙雲深思熟慮道。
“當然,目前要迅速增強實力和軍力,屯田制是最快的。所以在漢中實施屯田制和均田制並行,屯田制就依照賴老將軍之法,招募流民推廣;均田制在原住民中先行先試。同時,擬推行三長制,改宗主督護製為鄰長、里長、黨長三長制。五家一鄰長,五鄰一里長,五里一黨長,直屬州郡,負責清理戶口和田畝,徵發徭役和兵役。如此,就可加強對地方政權的掌握,”劉禪朗聲道。
“少主英明。”眾人一齊唱喏。
“由誰制定這兩法具體措施呢。”趙雲又問道。
“就由賴老將軍、習先生牽頭,羅蒙、楊松、閻圃、林離參與制定,要廣泛徵求各方各階層的意見,集思廣益,形成文字,由我進行修改。然後,召開會議逐條討論修改,形成統一意見。定稿之後,再送到行大司馬、左將軍府,提請府議公決。”劉禪深思熟慮道。
“少主公深謀遠慮,我等定當遵守實施。”眾人躬身道。
“少主,屬下認為,要試行均田制,必須摸清漢中各縣各鄉的田畝數和人口,以及水利、道路等基本情況。如此才能知己知彼,百戰百勝。”閻圃道。
“大善,閻先生可有什麼好的辦法?”劉禪道。
“在下十分慚愧,從張魯多年,未曾為朝廷盡過一份心力。這數月來,西涼、隴西、巴西等地陸續流入漢中又有數萬流民。為將功補過,安置好這些流民,我一連數天,夜以繼日,趕製了這份奏表,以此表達我的贖罪虔誠之心。還請少主以數萬流民生存為念,轉呈主公予以批准。”閻圃說完,向劉禪獻上一份奏表。
劉禪展開一看,只見表中對漢中的原有的舊田、張魯開墾的新田、鹽田和鐵礦情況,有多少廢棄、可繼續利用和修復的水利設施等等資料,一覽無遺,明細詳實。表中還建議設立督農官,行農事輔導之職,並建議派遣司金中郎將至漢中,重新經營漢武帝時期就開始設定,已經中斷數年的沔陽鐵官。
劉禪大喜,把表遞給龐統,對閻圃深深施了一禮:“閻先生勞苦功高,我代表家父和左將軍府,以及漢中數十萬百姓表示深深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表中方略十分契合漢中實際,我十分贊同。”
這份奏表,與其說是請求將流民妥善安置到漢中一地,倒不如說是一份以安置流民一事為契機,進而全面開發經營漢中的方略,其間有理有據,條理清晰,身為上位者必定心動。
“少主,這,這近十萬,十萬,流民百姓的安置,並非易事,至少要數十萬頃土地。如果是開墾新田,時間是來不及的。”鄧艾結結巴巴道。
“是啊,少主。士載之言十分有道理,近十萬的流民百姓的安置確實是十分棘手的。”羅蒙諫道。
“士載,可有什麼好辦法?”劉禪問道。
鄧艾胸有成竹道:“辦法還,還,還是有的。開墾新田不僅需要很久的時間,還要損耗人力物力。要使這近十萬的流民百姓能自力更生,這數十萬頃土地必須是耕種數年的淤土肥田。”
劉禪皺眉道:“士載之意是?”
鄧艾沒有直接正面回答,而是說道:“如果讓流民直接開墾新土地,官府無法接濟吃喝,提供糧草,這些流民百姓只能投靠世家、大族、豪強、地主為佃戶,以求果腹活命。如此一來,只能是讓這些世家、大族、豪強、地主佔了大利,這不是與我們屯田的初衷背道而馳嗎?”
“少主公,士載之言極為有理,要想一個萬全之策才是。否則,不但效果適得其反,白白損失一萬多兵力和賦稅、徭役,還使流民投靠的豪族坐大,如此就更加不償失了。”林離稟道。
喜歡三國之風雲再起請大家收藏:()三國之風雲再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