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雍,來自莒國的卿士。
莒國位於魯國以東,是個己姓東夷古國,擁有三十多個城邑,在山東地區是一個僅次於齊、魯的邦國。
紀雍之名,在泗上諸侯間非常響亮。
二十年前,他代表莒國到成周覲見天子,申訴魯國對莒國之侵略。
莒國是東夷國,但紀雍不亢不卑,慷慨陳詞,據理力爭,頗得天子讚賞。
天子嚴厲申斥覲見的魯侯,命他歸還所侵佔土地。
當下,這樣一個要人,親自來到成周,必會引起人們注意。
但事實卻相反,在紀雍要求之下,洛邑司寇署趁著深夜,透過密道將他送進王城內郭,安排入住館驛,接受虎賁師嚴密保護。
“召大人,緣何此事會扯到我們?”
一個丰神俊朗的男人,駕著駟馬戎車,緩緩行駛在街道上。
他的眼睛熠熠有光,鼻樑高挺,鮮紅嘴唇微抿,顯出一臉陽剛英武氣概。
這個身長八尺,魁梧精悍,膚色黝黑的男人,正是司寇署都尉孟明。
孟明車左之位,站著一位兩鬢斑白,年約四旬,甚有威嚴的中年人,正是成周司寇署小司寇召景。
“我說……”
孟明一邊操縱駟馬,一邊道:“什麼時候開始,司寇署與虎士也得管幾外諸侯的私事了?”
召司寇聞言,操著一口標準成周雅言,無奈道:“這是靖王子囑咐,我們也只能配合。”
他又補了句:“誰讓紀雍掌握南金貿易,這可是我周命脈!”
南金就是銅,大邦周非常重要的戰略資源。
這種資源關係到工匠對兵刃、箭矢、戈矛、甲盾等兵器製作,也影響到君主統治之穩固,以及戰爭能否順利開展。
放眼整個大邦周,尤其是王幾之地,南金向來匱乏。銅錫主要產地,大多數集中在南方,尤其在荊國境內。
兩百多年來,大邦周與荊國之關係反覆,時好時壞。
荊國為了維持爭霸,對南金管理很嚴格。當年昭王率西六師伐荊,主要想控制這條銅路,取得這種珍貴的戰略資源。
近年來,荊蠻不斷侵略大邦周南疆,銅路再次中斷。宗周王廷若想解決缺銅的燃眉之急,得依靠另一條銅路——莒國。
莒國面朝大海,航海技術發達。多年來,莒人與海外產銅國貿易往來,將南金賣到衛、宋、曹、陳,以及成周等地。
這也彌補了因荊楚的禁運政策,所導致缺銅危機。
莒國掌握南金貿易,擁有諸國所需銅資源,地位變得舉足輕重。
紀雍,是莒國公族,國君莒子族弟,分封在濱海的紀障城。
莒國海外南金貿易線由紀障城掌握,故紀雍也成為莒國,及各諸侯國爭相討好的要人。
王子靖是天子庶長子,前些年被冊命為成周的四方積,專管四方諸侯及方國進貢事宜。
此次紀雍秘密來洛邑,有要事尋求四方積相助。
事關大邦周銅錫供應穩定,王子靖向司寇署與虎師下令,全力協助紀雍。
司寇署並不隸屬四方積,但效忠於東宮的召景,還是答應下來。
因為王子靖是王族,與攝政、太傅關係密切,他深諳權力之微妙,自己根本沒有必要貿然開罪。
況且,王子靖還將紀雍私事與銅錫供應掛鉤,上升至動搖國本高度。
就這樣,穩定大邦周國本的責任,猶如一座大山那樣落在小司寇肩上,令他倍感壓力。
短短時間,孟明便將自己闖蕩多年,對諸夏形勢的認識,以及近期所聽聞訊息梳理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