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夔上下打量這個25,6歲的年輕人,問道:“你識字?”
許武笑著摸摸的後腦勺說道:“只認識一些!先生有所不知,不認識字是不能進炮團的。”
王夔張大嘴巴:“你們都識字?”
王夔這個前朝的學官,他怎麼不知道識字對普通軍人是一個多麼奢侈的事情!識字的人對一個國家來說是多麼重要的事情?怎麼能放到軍隊來消耗?他一時間迷茫了。
許武笑道:“先生,如果不識字,如何執行命令,如何計算距離,使用標尺?又怎麼知道為什麼打仗,為誰打仗?”
王夔聽不懂標尺是什麼,但他聽的懂命令,距離,更聽的懂為什麼打仗,為誰打仗!他只是不明白,為什麼打仗,為誰打仗,這是君王和大臣該考慮的事情,他們一個士兵知道做什麼?執行命令不就好了嗎?
疑問出來,自然就隨口問了出來:“喔?那你能告訴我!你們為什麼打仗,為什麼誰打仗?”
許武:“指導員說,王爺說,打仗,往小裡說,為小家打,打仗有軍餉,有好待遇,有榮譽,有光宗耀祖的榮耀。
往大里說,打下一個穩固的江山,讓百姓安居樂業,讓子孫安全旺盛的繁衍。”
王夔自然不會去計較什麼指導員說,王爺說。
後面的話沒有一個字說是為他吳歡,連暗示都沒有,這才是高明的地方。
他對吳歡的充滿了好奇,這是一個什麼樣人?能建立這樣複雜龐大的國度。而且在文化改革上走的這樣遠。
他是對簡體字持支援態度的,對拼音更是崇拜,認為這是聖人之舉。有了拼音,才讓蒙學習字,簡單化,系統化,這是無量的功德。
看到5年教育書籍的時候,對吳歡的敬仰更是爆棚,特別是5年義務教育,孩子全部讀書,免學費,這是真正的有教無類,比任何一個君王都有氣魄。
換句話說,吳歡的作為,和聖人沒有多少區別。可惜的是,教的聖人之言太少了點。
當初大哥王峙對自己說,當瀋陽王世子西席的時候,心中別提多高興,只是不讓大哥王峙看出自己是心,拒絕了一次。再次說起的時候,就答應了。
王夔想到這裡,不在問為什麼這樣說,而是問道:“這炮打完了?”
許武拿起望遠鏡看了一下說道:“這山寨已經沒有多少活人了,沒有了寨牆,他們也沒有抵抗能力。”
王夔看著許武的望遠鏡,許武回過神來,把望遠鏡摘下來,遞給王夔說道:“先生,你看看!”
王夔接過望遠鏡,觀察一下,學著許武的樣子看了起來。
喜歡初唐求生請大家收藏:()初唐求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