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淵看著李孝恭手中的奏摺,年產千萬斤的鋼鐵廠,報價137萬貫。他非常的鬱悶,不是吳歡免費提供一個鋼鐵廠麼?怎麼還要花錢買?
但他也清楚,吳歡的開價,自己根本就沒有辦法拒絕,也不能拒絕。某種程度上來說,這是有好處的,交錢了,就不算欠吳歡的情。到時候殺吳歡的時候,至少可以搪塞天下悠悠之口。
但137萬貫的錢去哪裡弄?難道和李孝恭說的那樣,成立鋼鐵公司,讓士紳們入股?
這辦法短期內,可以讓朝廷的壓力大減,但中長期來說,無異於養虎為患,飲鴆止渴。
那些士紳入股,是要分紅的,是要利益的。其他的不說,就這鋼鐵的價格,就不能隨意壓低,這些入股士紳賺不到錢,到時候肯定反彈,都是親戚,肱股之臣,懲罰好還是不懲罰好?
過幾年後,吃透技術,要再開設鋼鐵廠,都要經過這些人同意。
自己雖然是皇帝,能暫時壓制反對的聲音,但中長期呢?皇權是會沒落的,所以鋼鐵廠無論怎麼樣都要掌握在皇家手裡,砸鍋賣鐵也要湊出這137萬貫!
他招來內庫總管詢問了一下,才知道內庫的金銀和布帛,不過20多萬貫,只能開支到秋稅入庫。也就是說他手上的錢只夠開支,根本別說去購買什麼鋼鐵廠!
國庫?別提那個詞,那個就是一個讓人絕望的名詞。戰亂,災害,軍費,官員的薪水等等……都是一張張巨大而貪婪的嘴,多少錢帛都填不滿!
李淵無奈,他叫來自己兩個最有錢的兒子,李建成,李世民。
李建成先到,畢竟他就在邊上的東宮。先到很多時候,未必是好事,但更多時候卻是好事。
他看了李孝恭的奏摺,心中已經猜出李淵的意思,是沒有錢,又不想別人參與,所以叫他過來,估計還要他的二弟李世民也要過來,為的就是籌錢。
他處理政務多年,李淵的大概想法他能猜的八九不離十,所以他一猜就中!
他有錢麼?有!而且很有錢,賬目上一個月的收益在60萬貫以上。但他也沒有錢,錢都是貨上,或者在路上。和瀋陽的交易都現金來往,所以除了些東宮的日常開支,也就10萬來貫備用。
他知道李世民的情況和他差不多,或者說,還少點,畢竟山東之地是從李世民手上奪過來的。
現在李世民的行商之地在洛陽周邊,蜀地,規模遠不如他山東。
對他來說,鋼鐵廠還是不建的好,這樣他可以一直壟斷山東的鋼鐵器具的交易,這收益遠比鋼鐵廠的收益來的大。這收益不僅是鋼鐵收入,還包括掌控士紳們。
更鬱悶的是自己錢出了,到時候,這鋼鐵廠辦起來了,卻拿不到錢,這不是變向收繳自己的錢麼?
雖然說自己是太子,但這大唐的江山真就是自己的麼?不一定,但一定不是以前那個窮不拉幾的自己。
他篤定李世民也抱著這樣的想法,他這個好二弟的是生意往長江中下游擴張。
正需要大量的金錢,要是被抽調出來辦這鋼鐵廠,他的生意很可能崩盤。
好二弟崩盤了,自己那個好妹夫會支援他麼?會,自己那個好妹夫就是對人太赤忱了!他對對他好的人都是無條件的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