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彥宗趴在地上,看看嗎,有摸摸,這是瓷土,很好的瓷土,只是不知道到燒出來到瓷器是什麼樣顏色的。
他說道:“這可以燒瓷器,來幫我挖一些。”
楊鉞:“老爺子!這真能燒瓷器?”
楊彥宗不耐煩的說道:“能!快讓他們一起來挖!我們有了這東西之後,再也不要用那些木頭吃飯了。”
木頭,就是木頭碗,沒有瓷器,陶器時候的替代品。
楊鉞對一起來的百來個年輕人說道:“你們還等什麼!一起幫老爺子挖啊!你們幾個上山頂警戒。”
這裡是騎兵一師的駐地,也是馬場的控制地域,但這裡和突厥交界,同時也是和高句麗,室韋交界,一句話,就是這裡是狼牙交錯之地,也是非之地。
雖然騎一師在周圍清掃又清掃,這周邊都是騎兵,呼嘯而來,呼嘯而去,誰知道那個部族的人抽風了,來惹事?還是小心的好。好在也挖好瓷土,回彰武也沒有遇見沒有事情。
這時候,瓷器還是屬於初級階段,並沒有很複雜的釉色和花型,製作的工序也少了好幾道,溫度掌握不好,燒出來瓷器非常粗糙,很多時候,燒出來的還是陶器。
無論瓷器還是陶器,至少彰武有了陶瓷,這被當做一件很重大的喜訊送到瀋陽。其實也應該被當做一件大事,歷朝歷代都是如此。
吳歡看桌子上的幾種瓷器,造型古樸,一套很像一個一個蛋的高腳杯,大肚細腰的酒壺。兩個很像電視裡的酒壺的青色瓶子。白釉,青釉都有了,花紋都是刻在瓶身上的,沒有顏色。
他一直覺得貿易缺失了一塊,一直想不明白,除了茶葉,絲綢,還有什麼。當然他也想到過瓷器,不過,把它忘記了。
因為他從金華到洛陽,用的大部分都是陶器,一直以為沒有瓷器,所以也就是放在心上。
現在這幾樣瓷器動了他的心思,他要把瓷器這塊補上去。
想補上這塊短板,真不是很容易,因為吳歡以前寫歷史是以明為主,那時候瓷器除了琺琅彩,瓷器已經發展到頂端。所以吳歡根本就沒有往平板電腦裡儲存任何關於瓷器的資料。
不過吳歡跟隨旅遊團到景德鎮轉過一圈,工序是粗粗的知道個大概,什麼窯溫11001300度啦,什麼匣子裝瓷器啦,這些他知道。
還有那個骨瓷,瓷土上加45以上的牛骨粉,會燒出白如骨頭的骨瓷。至於為什麼吳歡知道骨瓷,是在論壇上看到骨瓷是英國人弄的,他那時候不知道,還和別人擂了很多層,查了很多資料,才知道自己錯的離譜。
色釉,彩釉他根本就不知道,只是知道什麼顏色都哭燒出來。反正時間很多,一樣一樣試就好。
這也就是說,要專門有人研究這個,想著後世龐大的市場,的確什麼投入都值得的。
吳歡花了2個小時,把知道的,想到的事情全寫在下來,派人送信到彰武。
楊彥宗自以為挑出最好的作品,送給吳歡,吳歡一定會非常的開心,但等來的卻是一封讓他非常汗顏的信。
他考慮來考慮去,最終決定到瀋陽當面和吳歡談談,畢竟,信上寫的並不詳細,很多事情,自己根本就弄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