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歌老師走到臺上,臺下的掌聲還是持續著。
區老師深深地鞠了一躬,和於遠一起站在話筒前,激動地說,“謝謝同學們,其實我並沒有做什麼,是於遠和曉婷、丁玲她們自己天賦出眾,是金子到哪裡都會閃光的。剛才於遠說我鋼琴彈得不錯,其實曉婷和丁玲都不會比我差,於遠的鋼琴水平更是遠遠地超過我,只不過他不會。也不需要去參加比賽而已。”
區歌老師說著又轉頭看向於遠,“於遠,我建議,我們師徒四人,每次都換一種樂器,看到這些好樂器我也手癢了,讓我臨到老也好好的秀一把!”
臺下又是一片笑聲。
於遠卻沒有笑,他知道老師的心意這其中是有一點他自己對音樂和樂器的痴迷,更多的是想讓大家知道他的學生是如何的多才多藝!
......
晚會開始後,果然像於遠說的那樣,每一個節目都很精彩,畢竟在興趣愛好上花的時間多了,又有那麼多的專業或半專業的老師指導,同學們的表演肯定比自己摸索更到位。
最出彩的還是於遠的那群小夥伴們。
當武國華、真有福和張浩一登場,就一起對坐在鋼琴後面的區歌老師深深地鞠躬,表示對老師的謝意。
隨後才對敲擊架子鼓的於遠輕輕一點頭,於遠一聲敲擊,拉開了他們表演的序幕。
他們演唱《蝸牛》的時候,更是引起了學生的共鳴。
“該不該擱下重重的殼,尋找到底哪裡有藍天”,好像就是學生在沉重的學習任務和玩樂之間的徘徊和迷茫。
“小小的天有大大的夢想,重重的殼裹著輕輕的仰望”,就是小小年紀的少年,在繁重的作業之間對世界的渴望。
“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在最高點乘著葉片往前飛”,代表少年們艱難的學習狀態,又有著對心中學府的追求。
“讓風吹乾流過的淚和汗,總有一天我有屬於我的天”,在告訴這些少年,只要堅定自己的信念和決心,就一定會完成自己的夢想,擁有屬於自己的人生!
《蝸牛》這首歌的作者,不得不承認他的才華,短短的文字,卻寫出了很多學生的心聲。
當歌聲結束的時候,整個大禮堂沉寂了片刻,才突然爆發出暴風雨般的掌聲,久久不息.....
王燕、吳秋菊和陳麗她們演唱的《最初的夢想》,又引起學生們另一種心情。
“如果驕傲沒有被現實的大海冷冷拍下,又怎會懂得要多努力,才走得到遠方。”
這一句中的現實,處於象牙塔的學生可能不可能很好地理解,但他們小小的年紀,同樣有許多的失敗和沮喪,同樣一次次努力去追求更好的成績。
“沮喪時總會明顯感到孤獨的重量,多渴望懂得的人給些溫暖借個肩膀。”
不就是希望自己成績不好的時候,老師不要有那種失望的目光,又希望自己的父母能多給一點安慰,少一點責罵?
“最想要去的地方,怎麼能半路返航,最初的夢想絕對會到達,實現了真的渴望,才能夠算到了天堂。”
明確地告訴大家,一定要堅持夢想,不能讓自己多年的努力,成為泡影,夢想再好,也要實現了,才是真實的!
臺下的學生中,特別是高中的學生,理解更深,用自己有節奏的節拍,對演唱的三個女孩表達他們的感謝!
上半場,方曉婷和丁玲她們五個女孩,還上場跳了一個於遠編的民族舞蹈,同樣驚豔了全場。
......
節目過半的時候,於遠登場。